第1章 南十字炮擊事件1(1 / 3)

簡短修訂聲明:本書《最後的帝國》初稿曾於2005-2006、2012-2014年以“帝國浪子”筆名發布過部分舊章節,現在全部刪除“帝國浪子”名下舊章節,大量修訂後推倒重來,以“中年阿飛”筆名發表。2015-4-20

這是一艘沒有任何特殊標記的小型飛船,突然出現在廣袤漆黑的沙翼道,距離北麵的沙蟲潮汐帶1500萬公裏。在忙碌熙攘的沙翼道,這艘飛船宛若沙礫一般毫不起眼,混在上萬艘大中小各型飛船中,平行於沙蟲潮汐帶視界線慣性滑行。

年僅22歲的國家注冊初級導航員顏舍石律用那條五厘米寬的灰色納米纖維安全帶把自己172厘米長度的單薄身軀蜷曲成一個“5”字形牢牢的固縛在副駕駛座椅上,似乎生怕在飛船曲率跳躍過程中被甩飛。當然這種情況在他身上從來沒有發生過,在他有限的航齡中也沒見到別人在航行過程中被甩出去的情形。飛船脫離曲率空間跳至穩定空間後,在中樞電腦控製下自動關閉了曲率引擎、啟動了脈衝引擎,隨即加速到17公裏的秒速,開始了慣性滑行。約9分鍾後,石律已經從曲率跳躍之後的眩暈狀態首先恢複過來了,比他身邊的正駕駛船老大顏舍格桑還早1分鍾,比其他船員就恢複得更快了。

雖然不明白為何要走得如此匆忙,三天來不停的跳躍、跳躍、再跳躍,石律仍然保持著導航員特有的冷靜。除了每兩次跳躍之間不到1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三天來石律和駕駛艙另外2名駕駛人員都沒有完整的合過眼,臉上各有疲憊之色。

理論上,目前的曲率跳躍技術可以實現瞬間穿越1光日-100光年的距離,當然,各國在曲率跳躍發動機技術的研發程度上有著細微的差異。從最核心的重力子做功率技術來說,利維坦等發達國家的曲率引擎重力子燃燒做功率最高,其跳躍上下限最接近現有理論距離,五行國的曲率引擎技術則在1.9光日-99.9光年之間。各國科學家都在努力提高重力子做功率、製造更堅韌耐用的重力子燃燒倉、研發性能更高效、跳躍距離上下限更寬廣的高功率曲率技術及發動機。

在瞬息億萬裏的同時,曲率跳躍對人體也帶來一定的負擔。從曲率空間跳至穩定空間,常人都需要3-40分鍾的曲率恢複期才能完全恢複正常思考與行動,再加上飛行器本身的設計承受能力、確定跳躍目的空間坐標的計算時間、曲率引擎冷卻與熱機時間,普通民用飛船的兩次曲率跳躍之間通常需要間隔1小時左右。顏舍石律能擔任導航員職務、順利獲得國家注冊認證,也與他隻需要570秒的曲率恢複期有關。導航員的曲率恢複期必須小於等於900秒(15分鍾)。他很清楚,船上就自己的曲率恢複期屬於600秒以內的優秀區間,船老大的恢複期890秒,勉強算得上良好,其他船員的體質都隻能說得上適合長距離長時間曲率跳躍。

不到三年的航齡讓顏舍石律總是在曲率跳躍前後小心翼翼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習慣性的緊抿著嘴唇。剛剛恢複過來,他的目光已經飛快的掠過導航屏幕上跳動的各種實時船體數據,其中最重要的是空間重力子密度數據,十指不停的敲打著數據終端鍵盤,計算著此刻飛船的方位坐標,並將計算好的即時修正數據傳給飛船中樞電腦,為保證飛船在臨時增減或突變的重力子流量或電磁風暴中安全通過及其他後續操作做好準備。

剛剛跳出曲率空間的飛船還處於全船警戒狀態,駕駛艙內除了操作台上閃爍著幽綠與血紅色的熒光,周圍都是無盡的黑暗。操作台前方有一麵寬5米、高2米的虛擬透視三維屏幕,實時合成投射出飛船外麵360度全角度即時景象。石律的餘光瞟過屏幕,正好看見通體塗成與星空相似的灰黑色的飛船全貌。飛船外觀呈狹長圓柱形,頭部有著子彈頭的流線型,與普通小型民間貨運飛船毫無二致,屏幕上標注著本船參數:全長900米、直徑200米,全船體積2800萬立方米,船體自重210萬噸,滿載質量283萬噸,貨艙容量2300萬立方米。船頭船尾沒有國籍標誌,隻在飛船頭部左右側黃框白底大圈裏麵標注著一個含義不明的編號“Y360”。按照程序設定,中樞電腦自動輪番投影出飛船的近景、中景、遠景,在遠景中可以清晰的看見周圍數千上萬公裏外來去穿行的其他飛船,星星點點的宛若滿天繁星,更遠處一片綿綿不絕龐大得令人窒息的濃濃墨色則是沙蟲潮汐帶一角——其間沒有絲毫可見光芒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