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至哪顆星球等
第一發現
移居至哪顆星球
我們有許多選擇,美國國家太空學會致力於研究未來人類太空殖民星球,他們指出未來人類首先抵達的星球必須具有維持生命的資源。目前,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2億美元的研究工作,美國宇航局報道稱,未來人類太空殖民地可設定在月球,挖掘月球表麵數米深,或者覆蓋現有月球隕坑,從而避免高能量宇宙放射線持續輻射,這種輻射將損傷人類DNA分子,導致癌症。同時,這項美國宇航局研究想像在其他星球上設立核電站、太陽能電池板陣列,並采用多種方法從月球表麵提取碳、矽、鋁和其他有用物質。美國國家太空學會一份《太空殖民路標》的研究報告指出,月球是“初級停車站”,維持生命的冰物質是永久性月球基地、旅館,甚至賭場等娛樂場所的必備條件。
其他太空殖民提倡者認為可完全忽略月球。雖然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體,並且我們曾登陸過。而木星、土星的衛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均被認為含有大量的水、碳和氮,在太陽係中最接近地球的星體是火星。火星學會負責人羅伯特·祖布林說:“以曆史海事探索作比方,火星與月球之間的關係,就如同北美和格陵蘭島的關係。火星與月球不一樣,它擁有一定的大氣層,可避免宇宙放射線的直接輻射傷害,並且具有40%的地球引力作用。”
2002年,美國宇航局火星“奧德賽號”太空飛船在火星表麵探測到大洲麵積大小的冰水,2008年,“鳳凰號”探測器拍攝圖像證實冰物質的存在。甚至火星表麵土壤中含有足夠的碳可供給植物生長,白天溫度可達到21攝氏度,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星將逐漸“地球化”,使用地下冰水中的水資源形成淺海洋,之後可形成一種提供呼吸空氣且能更好遮擋宇宙放射線的大氣層。
所有科學家可能認為的未來適宜人類移居的太空路線均被艾薩克·阿西莫夫列入“行星沙文主義”範疇之中。這種觀點認為,我們能夠很好地建造一個軌道棲息地,在空洞的太空中建造人類未來的家園:以精確的技術進行工程建造;然而即使不考慮科技因素,也不太可能從地球發射大量的物質來建造一個較大的軌道結構。這樣的未來人類太空棲息地將首先考慮從近地小行星提取資源。1974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傑勒德·奧尼爾提出了一個超大質量獨立式軌道棲息地,它是兩個大型圓柱體繞中心軸以每分鍾1圈的速度旋轉,其速度足以模擬沿著內部表麵的引力作用場,這是兩個相反方向運行的旋轉圓柱體,這樣可以消除轉距。在沒有引力的外太空環境,這個獨立軌道棲息地從體積上可以容納數千、數百萬居民。奧尼爾預想這個大型圓柱體長度達到32千米,其內部表麵麵積可達到800平方千米。
阿爾·格羅布斯是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一位承包商,他指出奧尼爾提出的獨立式軌道棲息地是一個華麗的“封閉社區”,這裏擁有恒久不變的陽光,宇宙壯觀的景色,寬敞的住宅,在靠近圓柱體軸心區域可體驗零重力效應。生活在這種太空基地的人數應當保持在150人以上,這樣可以避免近親結婚,盡管這種旋轉棲息地理想角度上存在社交群,太空居民們也可存儲DNA,以保證基因池所需的多樣性。
初級軌道棲息地並不需要停留在太空軌道上,如果一艘太空船耗盡鄰近小行星的資源,或者必須逃離一顆死亡恒星,它應當使用機載核反應堆或者太陽帆作為能量源,發送至遙遠的太空目的地。
迄今發現的500顆係外行星中未出現存在適宜人類生存的大氣層,但這些係外行星差不多都是在過去十年內發現的,天文學家發表在近期媒體的一項報告推斷稱,2264年發現適宜人類生存係外行星的概率達到95%。2010年9月份,利克·卡內基係外行星勘測中心的一支天文學家小組宣稱,一顆位於天秤星座、距離地球20光年的行星位於恒星“適宜生存”軌道區域。
怎樣離開地球
在太空進行殖民的第一個挑戰是人類如何擺脫地球引力,羅伯特·海因萊因說:“如果你乘載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很有可能會中途停滯在某處。航天飛機完成一次飛行需要4.5億美元,現今發送無人載荷進入太空的成本依然很高,大約每磅需要12000美元,同時在起飛後100千米的飛行階段所需燃料的成本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