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默默地聽著孫策說完,看著孫策繼續忙碌的身影,片刻後,幽聲說出幾字:“伯符,我想要留在洛陽,此行恐不能相隨了!”
孫策聞言,停下了手中的活:“你還有何事要辦?若是耽誤時間不久,我等你幾日便是。”
周瑜閉上雙眼搖搖頭,想了想如實說道:“驃騎將軍征辟我為府中參將,我欲留在洛陽效力!”
“什麼?!”孫策聞言,猛地站起身來,激動不已:“公瑾,你我二人結義時曾說:‘生死相助,共建功業’,我父雖隻為長沙太守,不如管驃騎掌朝中權柄,但對你卻如子相待,想不到如今一個區區的參將便要令你違背誓言留在此處了?”
看著孫策微怒的神情,周瑜忙拉著孫策坐下:“兄長勿惱,且聽我一言:兄長可曾記得臨行前,弟曾向伯父進言‘丹陽兵’一事?”
“當然記得。”孫策甕聲回道:“父親不是回絕了麼,此時我等還需從長計議!”
“兄長可記得伯父回絕之語氣?若是由從事張昭先生提出此策,伯父又當如何相待?”
“這個麼……”孫策語噎,旋即安慰道:“公瑾多心了,父親向來看重於你,假以時日,必然委以重任!”
“假以時日?”周瑜苦笑一聲:“兄長,恕弟直言,如今伯父帳中,武有祖茂、程普、韓當、黃蓋四位將軍,文有張昭、張紘二位先生,弟年及弱冠,長思用武之地以展生平抱負,今雖留於洛陽,不損我兄弟之情也!”
孫策勇武過人,心思卻不魯莽,聽完周瑜之言,雖口中不願承認,但是心裏知道了周瑜的想法。
想那曆史上,若非孫堅早亡,恐怕孫策、周瑜二人的光芒恐怕不會那麼早地綻放出來,甚至會一直被孫堅所淹沒。如今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的事沒有發生,孫堅更是沒有得到傳國玉璽引來殺身之禍,老一輩尚在精壯,小輩何時有出頭之日?
如今既然周瑜已經把話說明了,孫策畢竟是孫策,隻見他考慮片刻,便展顏道:“公瑾所說言也在理。如今父親手中人才濟濟,莫說是你,總是我這親子,不過為一裨將。”孫策走到周瑜身邊,情誼灼灼地看向周瑜:“公瑾既得管驃騎厚愛,為兄若阻之不允,實則不義也!隻望公瑾日後勿忘兄弟之情也!”說罷,孫策虎目含淚地對著周瑜抱拳相視。孫策不愧為孫策,想那後世書中孫策收服太史慈便能看出其胸襟和謀略也非常人。
孫策一番情真意切的話,讓周瑜頓首道:“兄長何出此言?即為兄弟,當同生死,共富貴!待我曆練一番,但凡兄長今後相召,弟必將相隨!”
“好!”孫策一改愁容,他要的就是這句話:“明日為兄即啟程回長沙,今夜當暢飲一番,以全兄弟之誼!”
今夜,驃騎將軍府中,兩桌酒宴各自展開,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