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節:計延三路(2 / 2)

張飛爽朗的笑聲,讓劉備和關羽的心情也大為舒暢。

關羽點點頭,對著劉備說道:“大哥,三弟所言不差!管彥如今身在洛陽,無暇相顧冀州,若能攻下冀州,即可出一分惡氣,又可尋得一處安身之地,何樂而不為?大哥當乘其不備,速速攻打,事可定也!”

關羽的戰略眼光很高,但是政治眼光卻要差很多了。

劉備搖搖頭:“二弟休要魯莽,如今相攻,隻恐徒為他人做嫁衣也!”

關羽丹鳳眼一眯,心中似乎也明白了什麼:“大哥所指……”

劉備站起身,幽幽說道:“先不說並州、幽州之軍,單說這渤海袁紹。袁紹邀我共打冀州,雖已示以好處,可若真是攻下鄴城,奪得冀州,他袁本初兵強馬壯,如日中天,還會信守諾言,與我分食?”

關羽聽著,頗有感悟的點點頭。

劉備接著說道:“我等若貿然攻打鄴城,恐怕最開心的就是陣後的袁本初了!”

“大哥,那我等當如何是好?”

劉備的眼光也僅限於此,雖然能夠看出很多弊端,卻無法化解:“哎,為今之計,唯有待幽州、並州兵至,同攻鄴城,唯有那樣,方能最大限度減少我軍傷亡……”

劉備還未說完,轉外一人匆忙稟報道:“主公,陣後袁公傳令,命主公即可起營,攻打鄴城!”

張飛剛才聽了劉備的解釋,也明白了其中關節。一聽袁紹又派人來催戰,張當下大怒:“他袁本初要打,為什麼不自己去打?我家哥哥又不是他的下人,豈可呼來喚去!”

流氓忙伸手製止張飛,接著對著傳令之人說道:“去回稟袁紹,就說我平原軍卒老弱病殘,實難獨攻鄴城,還請袁公遣軍助之!”

“喏!”小卒離去,劉備這才對張飛嗬斥道:“三弟!萬不可魯莽,切記‘禍從口出’啊!”

張飛看劉備發火,忙點頭告罪,這才消了劉備的火氣。

冀州東、北兩處暗潮洶湧,冀州之西自然也不安平。

丁原親率七千鐵騎出壺關,進入了冀州境內。

“文遠啊,你看我等是否加快腳力,速速前往鄴城?吾隻恐鄴城有失,愧對文德恩情啊!”丁原一臉焦急地看著身旁的張遼,長籲短歎地說道。

丁原所率軍隊,是清一色的並州鐵騎,日行六百裏是不成問題的。若要趕到鄴城,不過兩日便可到達。可在張遼的建議下,這都五天了,丁原的部隊才剛踏入冀州的地麵。丁原是個北方大漢,很講義氣,當初管彥救了自己的命,丁原一直尋思如何回報。如今冀州有危,正是自己報答恩情的時候,哪隻張遼忽然趕來,說奉管彥和戲誌才之命,特意緩緩進發鄴城。

丁原嘴裏不說,可心裏卻一直沒明白是怎麼回事。

現在丁原實在忍不住了,這才向張遼詢問。

張遼卻麵色如常地回道:“將軍放心,小人臨來時,軍師特意囑咐過:如今冀州之圍乃是袁紹邀三方人馬合而為之。兵數雖多,卻各懷鬼胎,任誰都不會盡出其能,生怕吃了虧。隻要丁原未到,其餘人馬必不會主動攻擊鄴城,他們一定會等各方人馬到齊了,再一起進攻,為自己的部隊減少傷亡。換句話說,將軍一日不到,鄴城便可保一日平安!”

這個心理被戲誌才抓住,好好地利用在丁原軍中,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拖延時間的作用。

丁原聞言,大聲回道:“那簡單,吾安營紮寨,不再前行便是!”

張遼苦笑一聲:“此法不可,若將軍停滯不行,袁紹必為知曉。到時心生疑心,必先攻鄴城!將軍隻需不溫不火,緩緩而行,待到鄴城之時,還能作一暗援也!”

丁原想了想,點點頭:“好,就依汝言,緩緩而行!”

一時間,冀州雖表麵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暗地裏卻穩如泰山。幾路人馬,隻剩下東麵的袁紹本部人馬還有點威脅了。

各處的情報傳來,特別是北方趙雲的動靜更是讓臧霸大為舒心:“好好好!有軍師在,冀州無恙也!”

戲誌才謙遜一笑:“雕蟲小技而已,接下來的守城戰,便要看將軍的了!”

臧霸一拍胸脯,大聲應道:“軍師放心,區區兩倍人馬,某定讓城池固若金湯!”

“好好好!將軍隻需頂住十日,袁本初必然落荒而退!”說完,戲誌才眯起雙眼,自顧自地說道:“想必聖旨已至徐州了,下麵就看陶恭祖的了!”

----現在改的一章三千,比原來一章多一千,偶爾兩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