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1 / 2)

管彥軍令一出,各軍雖然依舊貌似懶散,但是防備卻忽然嚴了很多。

這管彥行軍態度的忽然改變,讓張燕措手不及,張燕安排好的事情一下子被打亂了,偷襲管彥的計劃也隻能暫時擱淺。

“大帥,這個把月,看著前去的弟兄們隻能挨著管彥打,我這心裏窩火至極!究竟何時才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王當粗著嗓子對著帥位上的張燕發著牢騷。

張燕心中也正苦悶著,正無處發泄,一看王當扯著嗓子發腦騷,張燕一下子怒了,大聲嗬斥道:“吵什麼吵?究竟是我是大帥還是你是大帥?”

張燕在冀州賊軍中威名最盛,這王當一看張燕發火,嚇得低下頭不敢言語。

張燕怒視王當後,又掃視了下廳內眾頭領,眾人忙低下頭,不敢與張燕對視。

但是過一會,張燕收起淩厲的目光,低下了頭。這次的確是張燕自己謀劃錯了,但作為一軍之主,特別是這參差不齊的賊軍隊伍中,個人的威信度是絕對不能損耗的,打碎了牙也得往肚子裏咽。

張燕強擠出一絲笑容:“眾兄弟莫急,管彥的一舉一動都在本帥的計劃之中!不出一月,必活捉管彥小兒!”

多年來張燕帶領這幫老兄弟出生入死,靠著張燕的勇謀,這才有了黑山軍如今盛大的局麵,眾人對待張燕已經到了一種盲目崇拜的地步,張燕說活捉管彥,那必然就是活捉管彥!

想到這裏,大廳中的氣氛不禁輕鬆了許多,眾頭領的臉上也都浮起了笑容。

隻是這句話始作俑者——張燕,好像並沒有那麼開心,反而一絲愁容溢在了眉宇之間,顯得與大廳的氣氛有點格格不入。眾頭領似乎沒人感覺到自己大帥的不對勁,依舊滿懷信心地相互談論著,一聲不易察覺的歎息自張燕口中歎出,但旋即被大廳的嘈雜聲所淹沒

常山郡中乃是靈壽縣西依太行,東臨平原,進可直取冀州,退可進山據守。像張燕這種習慣反抗官府圍剿的人,選擇屯兵地點時便要考慮好退路了。

管彥大軍已進發到了靈壽城東三十裏處。管彥之所以敢直接駐兵在張燕老巢外,那是因為管彥已經探聽到了靈壽城中兵馬的真正數量隻有一萬餘人!

張燕起兵,號稱百萬,任誰聽了都知道水分太大。

東漢末年人口約為六千萬,其中南方益州八百多萬,荊州六百多萬,揚州四百多萬,南方將近兩千萬人口,北方不到四千萬人口。

這冀州本事富庶之地,人口可近千萬,然經過黃巾之亂後,冀州人口銳減過半,已不到三百萬。

除去老弱病殘,真正可充兵卒的壯丁也不會超過七十萬。這些壯丁有些在官軍裏,有些遠走他鄉,還有的在亂世的夾縫中繼續完成農民的本分。餘下來的約十萬人才有可能是張燕的人馬。

十萬大軍,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一天消耗的糧草也是個天文數字,堂堂大漢朝廷,出動十萬大軍也需要後方的大力支持才能勉強支持十萬大軍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