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點點頭,深以為然:“賢弟提醒的是,這賈詡也頗為可惡,此事還需得詳細謀劃謀劃,做到萬無一失方可行啊!”
郭汜看向李傕,欲言又止,眼中閃過一絲詭詐:“稚然兄,這武威城南,漢初先有甕城,後被廢舊,今若暗中修葺,可複為所用,隻是需將張濟框入城中,此事恐怕需稚然親迎方可啊!“
這“甕城”為古代城市的主要防禦設施之一,是為了加強城堡或關隘的防守,而在城門外或城門內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這武威城南先前修建了內甕城,後來朝廷孱弱,軍備荒廢,內甕城也因念舊失修,失去了作用。
郭汜的計策便是把張濟引入甕城之中,兩門同閉,使得張濟圍困無援,再以雷霆之勢擊殺,使張濟一方群龍無首,自然不攻而破。
可關鍵點是如何把張濟引進甕城之中,雖說張濟同意了李、郭二人的請降,但是張濟也不是傻子,必然不會貿然進城。因此郭汜的策略是讓李傕親自去迎張濟,唯有如此,張濟才有可能落入圈套之中。
李傕、郭汜二人,從在董卓帳下開始,就明爭暗鬥,雖說現在兩人被迫合兵,但是雙方心中多少還是有點戒備的。李傕一聽郭汜的謀劃,心中一驚,但麵不改色,眯著雙眼說道:“既如此,濛多當與我一同相迎,那張濟必然深信無疑,此計可成!”
他娘的,想陰老子,沒門!李傕暗罵一聲,臉上掛起了笑容看向郭汜。
如今騎虎難下,郭汜總不能回絕,唯有勉強地擠出一絲笑容,點頭應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哈哈哈~~~”李、郭二人這才相視撫掌大笑。
三日後,張濟帥帳之中,張濟站在銅鏡之前,再次認真地整了整身上嶄新的銀盔:“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對中原文化頗有研究的張濟,因心情大好,連吟帶唱地誦念著屈原的詩詞。
“好了,時辰差不多了!”張濟拍打了下身上銀色甲片,轉頭對著一旁的一個年輕壯漢說道:“佑維啊,吾將前往受降,汝在此坐鎮即可!“
張濟口中稱為“佑維”的人,正是張濟的侄子張繡。張繡自幼隨童淵修習槍法,學成後歸於張濟帳下,手中一把虎頭金槍橫掃西涼之地,被稱為“北地槍王”,頗被張濟倚重。雖張濟膝下有子,但隻好文,不好武,如今已經送至洛陽,拜於管彥為師,因此張濟已有意把張繡培養為接班人
張繡一抱拳,劍眉緊蹙:“叔父,李傕、郭汜二人實非善輩,此次不若讓侄兒代行!“
“哎~~”張濟擺擺手:“李、郭二人徒有悍勇,然胸無點墨。且此他二人議定與我共行,若有不軌,我便先了解了此二人,有何懼哉?”
也不待張繡再言,張濟便昂首闊步地向帳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