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盒子有點熟悉啊,劉協狐疑地看了看袁進:“這是?……”
袁進上前一步,輕輕地說了一句:“此乃‘傳國玉璽’!”
“什麼?!”劉協再次失態地高喊一聲,怪不得看盒子熟悉地,當今天子劉辯隻有劉協這麼個親兄弟,小時候,漢帝劉辯也隻是把這個傳國玉璽當作玩具一般,偶爾拿出來跟自己地兄弟分享玩樂,後來經過太後以及眾多內侍的多次阻止,再加上二人年歲漸長,越來越了解了傳國玉璽的意義後,也不敢私自的拿出來把玩了。
這傳國玉璽可不是晚上劉協在德陽殿蓋的那個玉璽。
相傳傳國玉璽乃是秦始皇用和氏璧所雕,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秦國滅亡後,傳國玉璽被劉邦所得,但是傳國玉璽僅僅作為吉祥物一般,供奉在一旁,天子基本不使用它。漢代,設置六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傳國玉璽並不在此類。各璽作用範圍不同,例如皇帝行璽用於賞賜諸侯王,皇帝信璽用於發兵召大臣,天子行璽用於發國與國之間的文書。比如劉協在德陽點中所蓋之玉璽,便是皇帝信璽。
玉璽,是皇帝辦公的工具,而傳國玉璽,乃是皇帝正統的憑證,亂世之中,若你真拿的是傳國玉璽,輕易聚集百萬民眾成勢,多少英雄豪傑、世家大族、謀士名將投靠於你。氣運這東西,從小接受科學思想的現代人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更別說沒有科學,信奉神鬼,祭祀祖先的古代人。
袁進又從懷中摸出一封書信,遞向了劉協:“此乃太傅大人臨終所書,大王請看!”
劉協從傳國玉璽上收回了複雜的目光,接過袁進手中書信,細細讀起:
“陳留王鈞啟:
漢室崩塌,管賊勢起,雷霆進事,卻未呈天。今奉國寶,助王除虐,前上一函,諒己入鑒:王有賢才,當進為帝,東出洛陽,揮師西伐。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這是袁隗匆忙中書寫,寥寥數語而已,但意思很明確:袁隗要劉協帶著傳國玉璽到山東諸侯那邊稱帝,然後召集各方人馬再行西征,攻打洛陽,剿滅管彥。傳國玉璽怎麼會被袁隗弄到手上,這個已經無從知曉,也沒必要知曉了。這件事太大了,本來還抱著僥幸心理的劉協,如今被如此大的誘惑放在麵前,該何去何從?
說到底,劉協不過十四五歲,縱是天資聰穎,但是一無親身經曆,二無賢才出謀劃策,遇到了如此的重大事件麵前,劉協還未失態已經是非常深的城府了。劉協站起身,逐漸懂事的他雖然對皇位已有覬覦,但是正到了需要自己雷霆定論的時候,不禁有點發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