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佳作佳作(1 / 1)

文廣新局(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的文局長一大早,把一篇三五百字的應景文稿《要實事求是》一放,對著鏡子看前後左右搗飭了搗飭,夾包上班去了。

局裏要提個副局長,有關下屬對他展開了全方位的“進攻”。本市《清風》雜誌社周社長登門都三趟了,要“文局長無論如何在百忙中擠篇文章,給《清風》點睛”。為了照顧到方方麵麵,文局長犧牲了晨練的時間,刷著牙構思,喝著奶寫字,飯畢文稿畢,算是交了一差。

剛邁進辦公室,周社長已等在這裏。文局長這才記起剛寫的文稿沒拿,就給家裏的保姆打電話:“阿婆呀,把桌上的那張有字的紙找到,一會兒有人取。”

放下電話,文局對周社長說:“對不起了。”

周社長忙擺手:“沒啥沒啥,局長百忙中能……我們就感激不盡了。”說著就風風火火取去了。

晚上,文局長從賓館裏喝酒回到家,剛提筆要畫幾枝傲雪的寒梅,卻看到早上寫的《要實事求是》文稿靜靜地躺在書案一角。立馬,他肚裏“茅台酒”猛地向上一頂,胃裏跟著就冒起了酸水。

“阿婆,這稿子來的人沒拿?”文局長問。

“連看都沒看。”阿婆在客廳裏答。

“嫌文章小,算不得真金白銀?”文局長“哼”了一聲。

文局長不大愛作應“景”文章,可他作了就看不得別人翻白眼。他容易上火,上火肝就冒毒氣,膽裏就漲苦水。他扔了畫筆,賭氣睡去。

一個星期後,周社長捧著幾本裝幀精美的新版《清風》,來到文局長辦公室,把腰一彎:“請領導批評。”

文局長在寬大的真皮老板椅裏躺著,眼皮半遮著眼珠說:“放那兒吧。”兩眼皮就合上了。

周社長翹了翹嘴角,沒出音,悄悄退下。

周社長出了門,文局長睜開眼。他用眼角瞟了一下桌邊的《清風》,拿起紅鉛筆看起文件來。可今天他無論如何努力,也很難將眼神掖進文件的字裏行間,他心裏老惦記著那幾本《清風》。他扔下鉛筆,撈起《清風》,他要看看裏麵的“真金白銀”。

《清風》的第一篇文章是“佳作賞析”,文章是這樣寫的:

這是我市資曆深厚的、風采飛揚的、文筆老辣的、胸有偉略的前輩“文濤”同誌的佳作。

“‘文濤’可是自已的筆名。”文局長想,心裏狐疑起來。他接著往下看:

文濤同誌從事領導工作多年。工作忘我,不怕犧牲,文韜武略,粗細俱佳。為了黨的事業,為了人民的責任,他殫精竭慮,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文濤同誌是一個不拘古法、銳意創新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文筆就像英國的浪漫主義詩人喬治.拜倫和意大利詩人曼佐尼。其詩作堪比英國雪萊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俄茹科夫斯基的《俄國軍營的歌手》……

文濤同誌的詩歌佳作,生活氣息濃鬱,通篇純樸清新……

“出鬼了?詩作?”文局長更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讀文濤同誌的詩,像沐著惠風走進菜園畦壟,蔥蘢的芹菜,嬌豔的紫莧,串串蒜頭,棵棵青豆……

讀文濤同誌的詩又像走近大海漁船,亂蹦的大蝦,飄忽的海蜇……

特別是文濤同誌的詩中,大膽地,誠實地,巧妙地,風趣地,平民化地、有創造力地把阿拉伯數字1、2、3、4……引用到詩裏,有一種清新、奇特、中西合璧的創意。

更讓人驚異得是,文濤同誌的詩裏還蘊藏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說得是農民兄弟“小胖子”的母親得了重病,無錢手術正在犯愁,文濤同誌得知後,二話沒說慷慨解囊,拿出多年積蓄的兩萬元錢交到農民兄弟小胖子手裏。

……小胖子的母親得救了,也增加了小胖子的生活信心和勇氣。他努力掙錢,報答恩人。幾年後,小胖子拿著兩萬元錢來到文濤同誌家裏,他激動地說:“恩人,俺要還你錢……恩人,俺現在有錢了,俺要還你錢!”

“這怎麼行?你娘好吧?你好吧?你全家人都好吧?你現在還在脫貧致富中……”

看到這裏,文局長腦門上滲出汗來,他不敢再往下看那精彩點評,急看那詩:

4棵芹菜8頭大蒜。

3元2角錢。

海蜇頭500g。

焯水加蒜泥老醋一拌。

鮮大蝦油燜裝盤。

四周布青豆、紫莧。

胖子送來一包錢。

說是二萬元。

借?還?

沒動。

放在床頭前……

這不是家裏紙條上記事的“流水賬”嗎,有自已寫上的,也有保姆寫上去的。

當文局長的眼光落在了“胖子”的兩萬元錢上,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馬上心驚肉跳了起來。

……過了一些日子,周社長被提為副局長,評語是“識大局,有才幹,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