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記者”提出的“大問題”(1 / 1)

“小記者”提出的“大問題”

專欄

相比於小記者們的淋漓與尖銳,部長爺爺叔叔們在回答時顯得簡單和含糊的原因,倒可以理解成一種麵對重任的謹慎。這種謹慎,證明了孩子們提問的落點準確,力度和角度都有一定的“殺傷性”。

在十八大會場上總能看到幾個孩子的身影,他們就是會場上的小記者,在每個采訪場合,都能見到這些可愛又敬業的小家夥。這是繼十七大之後,黨代會曆史上第二次有小記者上會采訪。小記者表示,他們希望以自己不同於成人的視角來報道這次盛會。

的確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小記者們確實以自己的視角來報道這次會議,特別在提問環節,他們表現出了異於成年記者的敏銳和勇敢——《中國少年報》小學生記者張佳鶴在沒有取得提問機會的情況下,努力爭取到在小采訪廳向住建部部長提問的機會,提出“怎樣能讓房價降一點?”正在讀六年級的孫露源把“如何讓大家吃上安全放心午餐”的問題提給了教育部長;今年上高二的張尊,則提出他和他的同學們關心的異地高考問題。這幾個問題,都不是小問題。

小記者們的提問,可以說是涉及了與他們生活有著緊密聯係的問題。張佳鶴提問的動機,是因為“現在房子太貴了,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買了房子把錢都花光了,還向銀行借了很多錢,都沒有錢給孩子買玩具了。”孫露源提問的原因,是受同學之托,她和她的同學們最擔心的,是吃下肚子的食物不安全;張尊即將麵臨高考,他最緊迫感覺的,是與他和同學們升學息息相關的異地高考可能會對他們的前途和未來有影響。這些問題,其實就是當下公眾最關注和最緊張的民生問題,無論是作為一個普通公民還是作為他們所代言的讀者群體,都對這些問題充滿了焦灼的期待感。

關於小記者對房價的提問,讓我想到了國外媒體曾經這樣刻畫中國的年輕房奴:“他們本可以朗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現在,年輕人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為柴米油鹽精打細算。”年輕的珍貴資本,被綁架在住房問題上,透支孩子買玩具的錢或許矯情,但透支年輕人創業投資、學習深造、旅遊休假的機會,卻委實成為不少人的遺憾。

一個讓孩子擔憂父母因為買房、透支了家庭經濟而沒錢買玩具的社會,是令人慚愧的。而一個讓更多人的生活和命運,陷於住房這一基本民生所需泥潭裏的社會,是令人焦慮的。

這些90末或00後的小記者所提問題的背後,其實是一係列更加宏大的命題——高房價對於國民消費的擠壓,在不短的時間裏還在影響著中國經濟的健康水平;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的食品安全問題,還在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和心態的安寧;異地高考影響到當下社會最敏感的資源配置公平度評價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當下中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這也是很多人急切需要知道答案的問題。

相比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難度肯定更大得多。這也是相比於小記者們的淋漓與尖銳,部長爺爺叔叔們在回答時顯得簡單和含糊的原因,這也許並不是圓滑和世故,倒更可以理解成一種麵對重任的謹慎。這種謹慎,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孩子們提問的落點準確,力度和角度都有一定的“殺傷性”。

十八大期間,小記者提問絕對算得上最值得關注的細節,它不是花絮,而是一個開端和種子,它直接連通著中國的未來。無論從大會的組織者角度,還是從旁觀的讀者角度,都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相比於成人世界穩重有餘活力不足的字正腔圓式提問,小記者們的聲音還很弱,甚至還有些單薄和稚嫩,但他們的成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