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眠走進房中,還未拜見陳大人,陳大人已急忙開口,“這首水調歌頭是何人所寫?你又是從何人手中尋到的?”
穆眠作揖躬身道:“這水調歌頭是一個叫蘇軾的人所寫,不過這位故人已經過世。”說著穆眠神色暗淡,做出一副不願多提的神情。
陳大人見觸及他人的傷心事,雖極想結識這位叫蘇軾的文人,可既然此人已經過世,便也不好在多提,隻是覺得能與如此心胸豁達的人成為朋友,想必這吳公子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你那罪狀我已經看了,這些個小人見利忘義,差些個便再也喝不到醉仙酒了,還好現今還了吳公子一片清白。”
“這次事情終究是邀月閣失察,讓小人鑽了困子,差些釀成大錯,所以草民前來請罪,還請陳大人海涵。”
陳大人擺擺手說道:“你這人倒是有趣,別人惹上這種官司都盡力推給他人,你倒是往自己身上攬,有你這樣的東家,想必邀月閣前景定會紅火。”
“借大人吉言!”
陳大人給穆眠賜坐,拿起紙張說道:“你對這首詞有何看法?”
前世語文課必問,詩詞意境,對於這首膾炙人口的詞,她更是做過無數遍,穆眠隨口就來,“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用以懷念遠在異鄉的異姓兄弟,他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裏、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一時天上宮闕,一時地下人間,一時聚,一時離,一時悲,一時離,恍惚間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陳大人饒有興趣的聽著穆眠的見解,說道:“吳公子細節處了解的倒是透徹,這首詞落筆瀟灑,舒卷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實為佳作。”
兩人談在興頭上,穆眠卻將話音一轉,歎了一口氣說道:“哎!我這朋友卻是個奇才,可天妒英才,此人卻早早離去,我卻隻能通過邀月閣來紀念他。”
陳大人露出好奇的神色問道:“這邀月閣與蘇公子可有什麼關係!”
穆眠眼睛看向虛空,回憶道:“我那朋友生性豁達,不喜拘束,常與我一同探討美食,一次偶然機會,釀得一種酒,我朋友興起,便隨口來了一曲醉仙歌,而這酒自然也就成了醉仙酒,希望尋得一知己,一醉方休。”
陳大人聽了,直搖頭歎息,“真是可惜了,沒有早些遇到蘇公子,恐是我的遺憾,不過那蘇公子還曾留下些什麼,還望吳公子告之。”
“有一壺酒,叫做醉仙酒,有一道菜,叫做東坡肉,是以他的字命名的一道菜,至於詞,草民回去後找找,整理謄抄好後為大人送來。”
陳大人欣然接受,二人又就著好酒美食說了一些,直到天色已暗,穆眠才走出陳府,臨走前,陳大人還將他作的一首詞回贈給穆眠,穆眠高興的拿回去掛在邀月閣,供眾位名人雅士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