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啞園公誤賣美人圖 老畫師驚悟觀音像詩:(2 / 3)

原來小姐也正為著這一件事,強睡在牙床上,不肯早起。瓊娥慌了,道:

“怎麼好?老夫人在堂前,等著美人圖張掛。這件事今番決難遮掩,免不得漏泄了。”小姐道:“自古道:‘千丈麻繩,終須有結。’畢竟是瞞不過的。

待我起來,自到老夫人跟前討個方便去。”

看這小姐,便揭開錦帳,穿上羅襦①,也不管蒙頭垢麵,鬢亂釵橫,匆匆來到堂前,與母親相見。老夫人看見小姐這個模樣,便問道:“孩兒,這時候雞聲唱午,日上三竿,女孩兒家方才睡起,可也忒怠惰了。況且今日是你爹爹忌辰,我已曾喚瓊娥來對你說,早早起來梳妝。緣何這時還是桃腮凝宿粉,檀口帶殘脂,卻怎麼說?”

小姐道:“稟母親知道,孩兒特為美人圖一事,來到母親跟前討個方便。”

① 羅襦(rú,音如)——裙襖。襦,短衣短襖。

老夫人道:“正是,怎麼那幅美人圖不帶了出來?”小姐道:“母親,那幅美人圖,孩兒因前幾日天色塺黰,恐怕消減了顏色,攜向芙蓉軒上,曬些日色。不想那日因要繡幡還願,匆匆到晚,不曾收拾得回來。前日母親問起,孩兒便著瓊娥急去搜尋,竟也不知去向。”

老夫人驚道:“有這等事,美人圖竟尋不著了。這都是瓊娥那賤婢失於檢點,快著落在他身上尋來。若沒有時,就是一頓板子。”小姐跪下道:“母親請霽雷霆之怒,容孩兒一言剖決。瓊娥失於檢點,罪所固宜,若論起來,還該著落在管那園的身上尋來。”

老夫人連忙扶起,回嗔作喜道:“孩兒,你豈不知道,爹爹存日,不惜千金重費,廣置六院瓊姿。今日人亡事異,僅僅止存得一幅美人圖像,留為遺跡。是你我用得著的,便萬兩黃金也不輕售。那用不著的,便是十數文錢還嫌價多。也罷,你且進去,慢慢梳妝,待我著院子去喚那管園的啞廝來,問個詳細便了。”那小姐謹遵母訓,走起身,前喚瓊娥一同進房,伏侍梳洗。

說這院子,承老夫人之命,來到園中,喚那啞廝。隻見那啞廝吃得醉醺醺,紅頭赤臉,倒在芙蓉軒上。院子道:“管園的,老夫人喚你,有話分付。”

那啞廝把手搖了兩搖,又把眼睛合了一合,隻是不肯爬起身來。院子道:“你敢是吃醉了,要睡著麼?”啞廝把頭點了一點。

院子隨口道:“你不去也罷,隻怕一個好機會失錯過了。”那啞廝聽了這一句,慌忙一骨碌跳起身來,就要同走。院子道:“今日是老爺忌日,老夫人設下牲禮祭奠,敢是要與你些酒食。”這啞廝便欣欣然同院子來到堂前。

老夫人問道:“管園的,你老大年紀,也不知些世事。那一幅美人圖,是老爺遺下的故跡。你緣何悄悄竊去賣與別人,能值幾何?我這裏與你些錢兒,早去取贖回來,還賞你幾罐酒吃。若是東遮西掩,明日訪著蹤跡,隻怕你悔之無及。”啞廝聽了,磕頭就如搗蒜,再也不肯承認,把手向著瓊娥頻指。

老夫人喝道:“胡說。這若是在小姐房中遺失去的,自然著在這賤婢身上尋還。既在芙容軒上失去,豈不要在你身上著落?況那園門扃①閉,便是雞犬也走不進來,有誰擅入園中?這不問自明,是你竊去。”那啞廝一時心慌,便把手向天指一指,又向天拜了一拜,止不住淚如泉湧,就連磕了十數個頭。

老夫人道:“可知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且住,待我向老爺靈前祭奠過了,慢慢問你,少不得要個著落。”啞廝隻站起身,伺候老夫人祭奠完畢。

小姐道:“管園的,這件事不是當耍的,你去取得回來,我與老夫人說,重重賞你。”那啞廝便向小姐跟前雙膝跪下,放聲大哭。

那小姐恰是有一點惻隱心的,見他如此模樣,唯恐果是外人竊去,連累著他,隻得替他向老夫人跟前討個人情道:“孩兒有句不知進退的說話,啟上母親,那幅美人圖,這時陡然記得起,恰不是這啞廝竊去。”老夫人道:

“孩兒既在那芙蓉軒上失去,不是啞廝,卻是誰來?”小姐道:“孩兒想得,前日夜間風緊,敢是吹出在園外去了?”

老夫人便仔細想了一會,才有幾分肯信,暗點頭道:“這或是被風吹到那裏,也不見得。喚這啞廝且站起來,我看小姐分上,饒過你這一遭。”那啞廝聽說,真個是轉禍為祥,就向老夫人、小姐跟前磕頭叩謝,起來站立在旁。

① 扃(jiōng,音炯〈陰平〉)——門窗;門戶。

老夫人道:“今日若非小姐思想得到,莫說你是講不出話的一個啞廝,便是渾身有口,也難分辯。隻是一件,我看你這許多年紀,早晚灑掃園亭,灌植花木,也任不得那般勤苦。”分付院子:“明日到南莊去,著一個後生的回來,換他去吃幾年自在飯罷。”

院子回答道:“老夫人,這管園的有一臘 兄弟,今年二十餘歲,做事倒也伶俐,而今現在南莊上牧養牛羊。何不明日打發這管園的去,換他兄弟回來管園就是。”老夫人道:“言之有理。你明早起來,一壁廂打發這啞廝往南莊去,換那牧童回來,一壁廂還去寫幾張招子,把那美人圖各處再尋一尋。”

說這院子,次早起來,遵著老夫人嚴論,把那啞廝發出門,隨即寫了幾張招子,到處一貼。上雲:

李府自不小心,於本月初十夜被風吹出美人圖像一幅,上有“姑蘇高嶼”四字,不知遺落何處。

倘有四方君子收獲者,願出謝銀若幹,知風報信者,謝銀若幹。決不食言,招子是實。

那院子把招子四路貼遍,並不見一毫消息。

老夫人見沒處尋覓,終日怏怏不樂,抱悶在心。一日,若蘭小姐慰解道:

“母親,孩兒嚐聞古人有雲:‘得馬未為喜,失馬未為擾’。隻是一件,孩兒若是別樣花卉,便能想像,向針指中刺繡得出。這一幅美人圖像,孩兒便要刺繡將來,終難下手,卻怎麼好?”老夫人道:“孩兒說那裏話。那美人圖,原是丹青畫就,豈是針指繡成?”小姐道:“母親,一發是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