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然打聽過,這個縣城叫平安鎮,起初聽到這名字時還呆愣了下,真是世事難料,陳老爹可不就打算把自己賣到著平安縣嗎,陰差陽錯還是到了這裏,這邊離自己家羅龍鎮也是挺遠的,馬車的話要走個一天一夜,所以陳惠然也不擔心陳老爹會找來。
經過好幾天的打探,陳惠然發現,賣吃食的話,以自己五兩銀子的身家開不起飯館,地方倒是都租的起,五兩銀子可以做很多事情了,但是桌椅器具食材等,還是很耗費錢財的。還是擺個小攤,掙夠了銀子,底氣足了在開始往大了發展比較好,陳惠然在母親的影響下,做事比較喜歡把事情辦得穩妥,做足了準備,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不過擺攤的話這就意味著自己隻能賣點簡單的東西,如果選擇做些熱菜來賣,先不說東西齊不齊全,就是誰也不會在小攤上和朋友把酒言歡哪。
思來想去,陳惠然決定還是賣點小吃比較好,而且就準備賣燒餅了,燒餅做法簡單,再準備上熟的肉餡,想吃素的就直接拿過去,想吃肉的就塞點肉進去,素的兩文一個,肉的貴些三文一個。
這邊出來買飯食的,每天能掙的錢也不少,所以肯定不會在乎這幾文錢,沒看見那邊的餛飩攤子生意好的不得了,但是附近賣飯食的品種比較單一,除去一家味道還算不錯的餛飩之外,那些賣包子、麵條的,味道跟自己家的沒法比,本來陳惠然也是準備賣包子的,可是已經有人賣了,自己不能搶人生意是不,就決定還是賣燒餅,想必多了一種選擇,生意也差不到哪兒去。
其實陳惠然倒是多慮了,她那肉餡調的可是相當不錯了,但凡能做到陳惠然外公那份上的,肯定都有自己的絕活,不說有多少,就是有一手也管得了兒孫的吃喝了,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再怎麼樣也不能不吃飯不是,這吃就是生活中尤為重要的一環。而她外公傳給陳惠然的絕活兒之一就是這肉的鹵製方法,後來她這燒餅賣的也不貴,名聲越積越廣也是情理之中。
陳惠然想到光吃燒餅肯定幹哪,不過自己又想到了主意,玉米麵不是挺便宜嗎,她想著在攤子旁邊弄一個大鍋,底下弄上爐子,小火煨著玉米麵煮的粥,免費喝管夠,不過隻是玉米麵口感上就差些,她就磨了點黃豆麵放進去,果然煮出來的粥香多了。
惹得別人都問:大妹子,你這玉米碴子粥咋這麼好喝呢。這粥雖然每次都熬滿滿一鍋,其實也用不了多少糧食,但是吸引了許多人過來,這就是有舍也有得了。
五兩銀子陳惠然沒有用完,還剩下接近一兩,買了桌椅、刀具、厚厚的粗布、案板、肉、麵等雜七雜八的,另外還買了許多的調料,鹵製那肉餡可是用了十一二種調料,其中還用到了一兩味中藥,再加上比例問題,不能有太大的偏差,不然味道就不正了,所以最後竟然是配置鹵料花了最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