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是西湖西北一隅的湖中島嶼,它因位於西湖的北裏湖與外湖之間,故名孤山,又因島上一隅普植梅花,也名“梅嶼”。孤山海拔38米,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小山,然而卻是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中唯一的天然島嶼。孤山風光優美,是湖上佳境,又有豐富的人文遺跡,如西泠印社、文瀾閣、放鶴亭、俞樓等。
雙桂軒為孤山清行宮的舊構。因軒前有兩棵古老的桂樹,深秋時分,花香動數裏,因而得名。
西湖之美,在於山水相合,山圍湖,湖映山。湖西的群山,林壑幽秀,散落著眾多的自然勝景和人文遺跡。晚清著名學者俞樾曾在《遊九溪十八澗記》中說:“西湖之勝,不在湖而在山。”
位於西湖之北的寶石山西,傳說葛洪晚年從羅浮山來到杭州,見這裏湖山秀美,有意卜居。他遍遊湖山,過棲霞嶺,忽見一嶺蜿蜒而前,忽又回環,嶺左朝吞旭日,嶺右夜納歸蟾,嶺下結茅,可以潛居,嶺頭設石,可以靜坐,有泉可汲,有鼎可安,於是便建抱樸廬,開丹井,築丹台,繼續悉心煉丹,“葛嶺”之名由此而出。此處近湖而幽靜,嶺道上多路亭,亭上多楹聯。
初陽台原名“葛嶺朝暾”,是清“西湖十八景”之一,位於葛嶺之巔。葛嶺海拔125米,地勢較高,再築高台,視野更加開闊。據傳當年葛洪“吸日月精華於此”。這裏也是現在觀日出的好地方。現存的台基相傳為英國人赫德所建。
洗心亭位於雲棲竹徑道旁。亭前有一泓碧水,名洗心池。清詩人陳璨有七言絕句《洗心亭》一首:“萬竿綠竹影參天,幾曲山溪咽細泉。客到洗心亭子上,頓教塵慮一時湔。”頗有淡然的佛教色彩。
寶石山位於西湖以北,如西湖之北屏。山頂有石,古人以為自天隕落,五代吳越國時期根據星象之說,封為壽星石,又因石封山,名寶石山。晚明著名文學家張岱有言:“寶石山高六十三丈,周一十三裏。錢武肅王封壽星寶石山,羅隱為之記。其絕頂為寶峰,有保俶塔,一名寶所塔,蓋保俶塔也。”寶石山山石呈赭紅色,山脊平緩,在西湖之北如畫軸般展開,成為西湖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秦皇纜船石立於寶石山腰,是西湖山水中曆史文化附麗較早的一處。相傳秦始皇東巡泛海曾在此停舟,因而得名。北宋宣和年間此石碑改刻成半身彌勒像,俗稱大佛頭,明清以來逐漸漫漶。
位於孤山南麓公園的一隅,亭名“西湖天下景”,取自蘇東坡詩句“西湖天下景,遊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亭額後由康有為所書。
吳山及十二生肖石。吳山位於杭州城南,因春秋時期這裏是吳國的南界而得名。吳山由十幾個小山岡組成,多古木清泉、奇岩怪石,曆史上這裏祠廟寺觀眾多,因而有“吳山七十二廟宇”的傳說。由於吳山腳下就是繁忙市井,舊時這裏充滿民俗風情的廟會特別多。如今城隍閣是吳山的標誌性建築,吳山天風被列入了新的“西湖十景”。十二生肖石原名“巫山十二峰”,舊誌稱:“有俊石十二,平地山起,玲瓏瘦削,如山離立,各以形象名之,曰筆架、曰香爐、曰棋盤、曰象鼻、曰玉筍、曰龜息、曰盤龍、曰劍泉、曰牛眠、曰舞鶴、曰鳴鳳、曰伏虎。”
金地山為吳山諸山岡之一,俗稱城隍山,在七寶山城隍廟南,永固廟前,舊時這裏寺廟林立,步步樓台,遊者眾多,因而有“金地笙歌”之稱,為“吳山十景”之一。
北高峰是西湖以西群山中較高的一座,位於靈隱寺後。登頂可俯瞰靈隱諸寺全貌,也可盡覽西湖風光。山上石磴數百級,曲折三十六彎。上有華光廟,以祀五聖。張公亮有句:“江氣白分海氣合,吳山青盡越山來。”
早在南宋時期,雙峰插雲就是“西湖十景”之一,後也以兩峰白雲之名入“錢塘十景”。雙峰指湖之西的南高峰和北高峰,從湖上眺望,峰間雲霧低橫,幻化萬千。
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北麓。南宋淳祐年間開始建立佛寺,晚清時改為道觀,與玉皇、抱樸曾為“西湖三大道院”。黃龍洞很有古意,進門但見鬆篁交翠,山徑幽深。主景有池,池後有山,水石交融。黃龍洞的疊石是西湖園林中最大的一組,采用古拙的黃石壘疊。黃龍吐翠為新“西湖十景”之一。
郎當嶺又名琅璫嶺,古名捫壁嶺。原指天竺山東、龍井村西、梅家塢村東北的山嶺。現在習慣上把南起五雲山,北至天竺一帶的山岡通稱“郎當嶺”。因山岡蜿蜒約數公裏,又有“十裏郎當”之稱。郎當嶺景區地質地貌以石灰岩為主,自然形成了峰巒疊秀、千姿百態的山林景觀,是西湖群山中最高、最長的山嶺,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上,視野開闊,澄靜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