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意林
作者:
如果你剛從學校踏入社會,你無疑要做出許多的改變;即使你已經在職場搏擊經年,你仍然無法回避讓自己做出改變。任何一種改變的背後,都會存在著一個動機。你有沒有想過,促使你去改變的動機,對改變本身和改變結果,會有怎樣的、多大的影響?
改變的動機,有被動,也有主動的。被動的改變,常常是因為所處環境的壓力,比如來自上級的壓力或者來自業績要求的壓力。這個時候,你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的姿態和動作,來應付壓力使自己得以“過關”,至於是否真的會變、怎麼變,那就“走一步說一步吧”。而主動的改變,則是因為你自己對某些方麵的不滿足,於是你決定“不能再這樣下去”,或者“必須再做些什麼”,去追求心中一個更高的目標。
被動或主動,改變的動力因此有了天壤之別。
改變的動機,有基於問題的,也有基於優勢的。基於問題的改變,往往是被某個問題所困擾,改變的目的是“治病”。如果隻是著眼於問題的症狀,改變的努力就可能止步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局限於“見招拆招”的被動應對。而基於優勢的改變,雖然可能也源於問題的困擾,但改變的目的,卻是要在某個領域建立領先他人的優勢能力,從而贏得把握工作狀態和職業發展的主動與先機。
不同的目的,決定了努力的方向和程度,乃至截然不同的生存狀態。
改變的動機,有基於現狀的,也有基於願景的。基於現狀的改變,一方麵類似基於問題的改變,彌補某一方麵的缺陷,卻難以實現個人跨越式的發展;另一方麵幾乎總是在修修補補,你無法預見明天的自己是什麼樣子。而基於願景的改變,不但知道自己到哪裏去,還要知道怎麼去,你會有一步一步的目標和措施。
不同的立足點,你對未來的把握因此不同。
……
雖然改變的動機可以有很多,但是改變的結果卻隻有兩種:
你可能比昨天“好一點”。這當然值得欣喜,隻是在這個要求速度的時代,你必須跟上市場和職場競爭變化的頻率,否則你的對手會比你成長得更快。
或者,你會有脫胎換骨的變化。這樣的變化就像由蛹化蝶,讓你實現職業成長中的跨越,進入一個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量變可以產生質變,前提是所有的量變都指向質變的方向。“脫胎換骨”也許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但所有的改變應該指向這個目標。那麼,你所期望的改變,能不能讓你由蛹化蝶,“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