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富陽好人”是怎樣煉成的?(2 / 3)

宣傳道德楷模,弘揚人間正氣的手段,當然不止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文化的滲透,同樣會讓群眾受到潛移默化的道德激勵,實現道德建設在心靈上的升華。富陽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在組織電影下鄉活動時,專門挑選歌頌祖國、歌頌黨和人民、歌頌英模人物和先進典型的影片在全市287個行政村、25個城市社區和10多個外來民工聚集點放映,並特意製作了宣傳好人好事的幻燈片,在每場電影放映之前播放;市文化館、各鄉鎮街道文體中心及文化建設基礎好的行政村創作和編排了以好人好事為內容的文藝節目,在節假日、文化宣傳月、農事節慶活動時進行演出;市教育局組織廣大青少年,開展創作“最美的畫、最美的詩、最美的歌”活動;市文聯則組織書畫家創作以公民道德建設為主題的書畫作品,並把書畫作品贈送給普通群眾……

“德行之力,十倍於身體之力。”一座城市,一片沃土,一旦擁有了它的道德人文之美,提升了它的思想文明水平,什麼樣的功業不能建立?什麼樣的奇跡不會發生?

2012年9月17日,在“富陽市第二屆道德模範頒獎晚會”上,“最美爸爸”黃小榮從“最美媽媽”吳菊萍手中接過了“十大道德模範特別獎”。兩位享譽四方、且又是富陽人的最美人物互為頒獎受獎,如此意味深長的頒獎安排,如此讓人難以忘懷的“最美場景”,讓在場者情不自禁地為之歡呼。

在這裏,需要著重說說一年一評的“富陽市十大道德模範(平民英雄)”評選活動了。

這項活動以展示富陽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發揮道德模範示範引領作用為宗旨,從民間到政府,從城鎮到鄉村,發動普通群眾發現身邊的平凡英雄,推選自己所認定的先進模範,並在發現、篩選、評定、表彰的全過程中,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提升精神境界,自覺向這些模範人物靠攏。2012年,在第二屆“十大道德模範(平民英雄)”評選時,還專門設立了由20名市民組成的市民評審團,參與了30位事跡突出候選人的初評及最終十大道德模範的評選,其組織者的真實意圖昭然若揭。

把道德模範的推薦評選權交給群眾,大大激發了人們的參與積極性。很多人通過信件、熱線電話、手機短信、網絡跟帖等形式,把自己最熟悉、最佩服、最推崇的“好人”推薦上來,其參與麵、推選麵之廣,甚至令組織者大為驚訝:這一活動的“熱度”竟然會有這麼高,真是要感謝無數“向美,向善”的普通群眾啊!

正因為如此,在已成功舉辦的兩屆評選活動中,評選出來的21名道德模範(平民英雄),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2年起,為了讓“最美”精神在廣大青少年群體中生根、發芽,培養他們愛與奉獻的精神,富陽市又著手舉辦“美德少年”評選活動,受到學生、教師、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熱情參與和高度肯定。

“假日愛心學校”又是富陽市已經堅持了3年的頗具特色的公益品牌。每到暑期,民工子女、留守兒童、殘疾人家庭子女、低保家庭子女……都就近來到假日愛心學校,參加免費學習。此舉不僅能讓孩子在暑期進一步豐富知識,還破解了孩子的暑期教育、安全等難題。迄今,富陽全市已經開辦了54所愛心學校、76個班,遍及全市所有鄉鎮(街道),有3000多名學生入學。據介紹,假日愛心學校的下一個動作,是進一步改善硬件設施,完善師資隊伍,豐富課程內容,使之常態化、規範化。

而“滴水公益”作為誌願者隊伍組織,這幾年誌願者隊伍不斷擴大,已成為富陽最大的公益性組織,並已納入民政部門的監督管理。令人感動的是,參加這一誌願者隊伍組織的人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年過五十的中年人,更有二十郎當的年輕人。大家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為無數困難家庭、特殊群體送去溫暖。

筆者在富陽采訪時,收集到的愛心群體、公益活動之類的素材比比皆是。富陽市工商局副局長盛洪偉告訴筆者,有一家自行車騎行俱樂部,從倡導環保理念入手,擴展到自覺從事社會公益活動,人數也已擴大到近200人。他們經常在周日騎行出門,組織有氧運動,進行環保宣傳,甚至還舉辦撿垃圾的專項行動。盛洪偉本人也已是這個騎行俱樂部的成員。在霧霾之害愈發深重之際,這個騎行俱樂部,不正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之風?

還有專門為盲校學生、孤寡老人、重病患者理發的公益群體。多年來,一直在默默無聞地堅持著,奉獻著。他們甚至婉拒采訪,因為他們認為,這一切都是舉手之勞,誰都會做的,無需張揚……

不是黨委宣傳部門在唱“獨角戲”,而是全民參與在進行“大合唱”,這是富陽市公民道德建設的一大特色,這一極其鮮明的特色已經越來越受到各方矚目。有人將此歸納為具有富陽特色的“最美現象”營造模式:主管部門搭台、民間主導的創新格局;層層發動、全民參與的大眾化、常態化活動方式;全國典型帶動一大批基層典型的培育機製;主題活動逐漸引入品牌建設、長效發展的有效探索……

富陽市委書記薑軍指出:“這幾年來,富陽以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創建為載體,以文化強市‘九大工程’為統領,努力在全社會構建生態文化體係,為‘美麗富陽’建設築牢紮實的思想文化基礎,以鞏固省示範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我們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堅持把培育‘富陽好人’群體、弘揚‘最美人物’品牌作為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載體,以‘發現最美、爭做最美’主題宣傳實踐活動為抓手,大力開展各類群眾性道德典型評議選樹活動,學習‘最美’、弘揚‘最美’、踐行‘最美’、堅守‘最美’,深入推進‘最美工程’,把‘最美現象’從‘盆景’發展成為引人入勝的‘風景’,使富陽努力杭州‘最美風景’的亮點。”

而這一切,都還隻是開頭。

2013年3月4日,富陽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發出了《關於開展“學習雷鋒精神,爭做富陽好人”主題活動的通知》,由此意味著“爭做富陽好人”這一活動,經過前幾年的預熱,正式在春江兩岸拉開帷幕。

這無疑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深化,也表明富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構建工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這份《通知》明確載明這一活動的指導思想、活動主題和活動內容。其指導思想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廣泛傳播以熱愛祖國、助人為樂、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為主要內容的雷鋒精神和‘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誌願服務理念,紮實有效地開展‘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活動,弘揚‘最美精神’,爭做‘富陽好人’,積極倡導文明新風,集聚社會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描繪‘富裕陽光的富春山居圖’,實現‘富陽夢’作出更大貢獻”,而其活動主題則為“以‘學習雷鋒精神,爭做富陽好人’為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雷鋒活動”。

顯然,這一活動與先前一係列公民道德建設活動,在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甚至與50年前就已在全國範圍內廣泛開展的學雷鋒活動,也有著極其密切的承續關係。奉獻是一種責任,又是一份幸福。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社會化、製度化,並對其形式進行必要的創新,這是形勢所需,也是民心所向。

讓人感興趣的,是“富陽好人”這個稱呼。這一簡單、通俗、易記的稱呼,叫起來親切,聽起來溫馨。它沒有架式,毫不神秘,更無遙不可及、高不可攀之感。似乎就在人們麵前,正與你攜手促膝;好像誰都能成為其中一員,隻需你用心投入,持之以恒。“好人”,一個真正的絕妙好詞!

這份《通知》所載明的諸項活動內容,包括開展“學雷鋒誌願服務活動”、“我發現、我爭做‘富陽好人’主題宣傳實踐活動”、“‘最美現象’文藝作品創作宣傳”、“學雷鋒主題班日、隊日和團日等實踐活動”、“‘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實踐活動”、“新聞采訪報道宣傳活動”和“‘道德講堂’宣講活動”等,每一項都切合主題,形式新穎,內容豐富。令人欣喜的是,一係列有關發現“好人”、爭做“好人”、宣傳“好人”的具體活動推出之後,群眾參與的熱情異常高漲,甚至出乎組織者意料:

富陽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開通的邀請群眾尋找身邊“活雷鋒”的“富陽好人”熱線電話63312345和爆料郵箱fyhr2013@163.一經公布,來自個人、單位的推薦電話不斷,口述、書麵材料、視頻影像、照片錄音等形式都被用上了:蔣家村老年活動中心收到不記名好人的10萬元善款、市心路火災眾人滅火、常年不懈在微笑亭做義工的退休老教師、照顧婆婆勝似親生母親的普通農婦、多年照顧患病在床的小叔的長嫂,以及熱心救助富陽“最美司機”葛邦友的漁山村村民,都被群眾熱心舉薦,不少已被包括中央電視台在內的媒體的大篇幅報道;

圍繞“好人就在我身邊,我也要做好人”這一主題,“快嘴說好人”演講比賽、“隨手拍好人”DV大賽、“妙筆寫好人”征文比賽、“亮眼睛”發現好人獎以及“最美現象”報告會、“最美富陽人”評議、道德講堂、“三下鄉”等群眾性活動形式各具、內容豐富,群眾參與麵之廣,參與人數之多,創下了多項紀錄;

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宣傳主陣地開足馬力,各類專版、專欄、專題紛紛推出,微型黨課、主題演講、圖片展、牆景畫、燈箱公益廣告等不同的載體發揮各自作用,使活動高潮迭起;

為地震災區募捐祈福、黨員誌願者送服務進村、為貧困兒童圓過年心願……由群眾自發的社會公益活動比比皆是……

而為了著力提升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水平,富陽市文明辦於2013年6月發文,在全市深入推進2013年“春泥計劃”實施工作,要求各鄉鎮黨委、街道黨工委深化“我們的價值觀”和“最美現象”主題實踐活動,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主題,圍繞“孩子開心、家長放心、學校稱心、社會安心”為目標,使廣大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滿足、成長環境不斷優化、道德素質不斷提高,為描繪“富裕陽光的富春山居圖”作出應有貢獻。無疑,這是“學習雷鋒精神,爭做富陽好人”主題活動的配套和細化。

一幅誕生於千年前《富春山居圖》,曾讓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傑為之傾倒,其美麗的傳說流傳至今,縈繞不散。富春山水的美侖美奐,舉世無匹。但如今,一個又一個“最美人物”出現在同一片土地上,他們共同繪就的這道“最美風景”,灼灼其華,更顯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