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入書院(1 / 2)

九月,盡管盛夏已經過去,但天氣依舊炙熱。太陽高懸在天空中,發出刺眼的光芒,寬闊的官道上似有熱氣蒸騰。

一架馬車在官道上行駛,濺起一陣塵土。馬車上一個青年穿著粗布衫,袒露著胸膛,正揮舞著馬鞭,趕著馬。而在馬車內,三個少年坐在其中。一個少年,說不上英俊,但麵目清秀,有幾分書卷氣息。另一個少年則長得十分壯碩,胳膊抵得上常人大腿粗。而最後一個,則是一個大胖子,手中正拿著一把扇子在不停地扇著,但仍擋不住臉上的汗不斷往下淌,嘴裏還在不停地抱怨:“熱死了,熱死了,這天氣怎麼這麼熱,廬州郡怎麼還不到啊!”

這時,那趕車的青年回了一句:“少爺別急,還有一柱香的時間就到了。”

那胖子聽了,小聲嘟囔了幾句,又喊起熱來。

“這天氣有那麼熱嗎?錢富貴你一路上都不知道喊了多少遍了。”那壯碩的少年看不下去了,開口說道。

“李九思,你倒是說得輕鬆,你看我身上這身肉,能不熱嗎?”錢富貴,也就是那個胖子,翻了翻白眼。

“知道自己身上一身肉還不鍛煉。”那麵目青秀的少年開口說道。

“若愚,你也……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錢富貴捂著胸口,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去你的!”趙若愚和李九思齊聲笑罵道。

這三個少年是胤國揚州廬州郡曆陽縣人氏,此去廬州郡郡城,是為了去白馬書院學習。

說起這白馬書院,就得先說說秦國人才的選拔製度。秦國的兒童大概在五六歲的時候就要入蒙學,開始學習讀書寫字,學習各類經義,當然必不可少的則是打熬身體,為以後習武打下基礎,這一階段要學習四年。然後四年便是入私塾,仍是學習經義,但開始學習一些簡單的武技。再然後,通過小朝試,其中優異者可以去各大書院繼續學習。而在三年的書院生涯後,通過大朝試,優異者可以去更高的學府。而白馬書院則是廬州郡最大的書院。

時間就在少年們的說笑中漸漸消逝,一柱香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馬車行駛到了一處城門處。

那駕馬的青年拉緊了韁繩,“籲”地一聲,馬車慢慢停了下來。

“少爺,廬州郡到了。”那青年對馬車裏的錢富貴喊道。

趙若愚三人逐一走下馬車,錢富貴對那青年說道:“阿齊你就回去吧。”

“嗯,那少爺我就回去了。”阿齊說完就駕著馬車離開了,剩下趙若愚三人並肩站在城門前。

三人望了幾眼那高大的城牆,便邁步走向城門,在通過士兵的檢查之後,就進了城。

初入城,三人心裏的那股陌生感是少不了的,這大概是每個人來到一座新的城市內心會有的感覺。

三人壓下心裏的那份陌生,找人問清了白馬書院的方向,便向白馬書院走去。

不得不說廬州郡的郡城的確很大,三人走了好久才來到書院門口。

此時書院的門口已是人聲鼎沸,擠滿了人。趙若愚三人憑借著李九思那壯碩的身軀在前開路,好不容易邁進了書院的大門。

書院內人來人往,既有書院的教務人員在工作,也有像趙若愚他們一樣前來報道的學生。

趙若愚他們站在書院的一條路上,看著眼前的這座書院,第一感覺就是這座書院很大,在他們的縣城不會有這樣占地極廣的建築。

大的東西不一定好,但大的東西往往給人一種震撼之感。至少趙若愚他們三個人心裏現在很震撼,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

來往的人已經注意到這三個呆呆地站著的少年,有人開始對他們指指點點,這讓趙若愚三人感到微窘,趕緊離開,往報道的地方趕去。

三人趕到報道處,交了些銀錢,被安排了住宿,便拿著行李往住宿處趕。

一路上,白馬書院的景色自然是吸引了三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