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他將會是聖帝大神級人物(1 / 2)

“然而,不管丹麥王室如何‘改朝換代’,這個王朝消亡,那個王朝興起,在一千多年的54位君主中,他(她)們之間都有著這樣、那樣的血緣關係,丹麥的王位從來沒有落到過一個完全陌生的家族手裏。不過要了解丹麥曆史,必須了解丹麥的君主製。

同許多國家的曆史一樣,丹麥曆史實際上是一部丹麥王族史,可以說基本史實都是以曆代國王的生平事跡、結合當時的曆史重大事件來記述的。在丹麥的王族史中還有許多具有神話色彩和異彩紛呈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伊希婭轉動著手中筆,盯著台上的男人感覺越來越熟悉,他的一些動作好像很久以前在她麵前也有這樣。

而他講課時的認真摸樣,像是深深刻在了她的腦海,雖然記得不是很全,但總有一種無名的推動力吸引著她去發掘。

“史實也說明,丹麥曆代國王並不是個個都是至高無上、具有同樣的權威和地位的。但總的說來,丹麥有不少驍勇善戰、叱吒風雲、才智橫溢、建樹頗多的君主。他們用智慧和才能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名垂千古的史篇。他們的業績直到今天仍是丹麥人有口皆碑的曆史故事。其中最為傑出的是瑪格麗特一世女王(1387—1397年在位)和克裏斯欽四世國王(1588~1648年在位)。”

“隨著曆史發展、社會進步,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當前,人類即將進入21世紀之際,丹麥王室在君主立憲製度下,仍有著顯突的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王室成為國家的象征,擔負著國家元首的要職。丹麥人民對王室也仍然懷有崇敬、愛戴和自豪之情。丹麥的君主製之所以能在各種力量的沉浮中幸存下來,其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君主製的合法性來源於曆史和傳統。人們習慣於一個國家有一位君主,他(她)們治理著國家,把握著方向;對內是權力的象征,對外是國家的代表。這是千百年來的曆史和傳統,失去了王室就失去了重要的曆史紐帶,而隻有君主製才能維係這種連續性。”

“1848年,在法國巴黎興起的革命席卷了整個歐洲,這股革命浪潮也衝擊了丹麥。在巴黎七月革命、維也納三月革命,以及柏林3月18日起義等一係列重大事件的影響下.歐洲一些封建君主國家紛紛垮台,丹麥的革命形勢也隨之高漲起來。當時剛剛即位的菲德烈七世國王預見到新時代即將未臨,封建專製的君主製再也不能維持下去,於是,在1849年6月5日製定了憲法,宣布放棄專製製度,使丹麥成為君主立憲國。丹麥王室雖然放棄了專製權,但王權卻得以留下來,並傳襲至今。”

聽到有關於‘法國’的故事,伊希婭腦海裏不由得想起北挽君那張邪氣凜然的俊臉。

北挽家族在法國好像也算得上半個皇室了。

因為他們家族勢力膨大,就連法國皇室內部的皇親都要禮讓三分。

難怪北挽家族在法國可以隻手遮天,恐怕就算是國王恐怕也奈何不了他們北挽家族吧?

“除此以外,王室和人民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這是維係王的一條重要紐帶。一般說來,丹麥王室的‘民主化’程度較高,較‘開放’。菲德烈九世國王和瑪格麗特女王在同人民大眾溝通和聯係方麵做得頗為出色。加之,他們恪守不過問政治、守憲法和保持節儉的生活作風等王室的準則,極得人心。菲德九世國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與丹麥人民有著融洽的關係,受老百姓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