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人性九十 結婚:一種合夥的建立(1 / 2)

為了愛情的繼續,婚姻的美滿,妻子要取悅丈夫,丈夫也要取悅妻子,至於如何取悅,則是一種高級的藝術。

愛情誕生

因為愛情而結合,而彼此結合的魔力則來自一種原始的能量。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紐帶特別牢固。進化過程中,由於毛皮脫落,赤裸的靈長目科動物的後代不能緊緊抓住母親的毛皮。孩子隻有爬到母親的背上,這就推進了母親和嬰孩之間的情感紐帶。撫養孩子的過程艱辛,母親不能一個人將孩子撫養大,因此男性和女性之間就形成了一條堅固的紐帶,開始以撫養他們共同的孩子為目的。

年輕情侶之間互相的戲弄也包含了一些能喚起愛情的原始功能的因素。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間相互喂食,偷偷地塞給對方可口的食品。連接吻也是母親對孩子喂食方式的一種改變,母親先把食物咀嚼碎後喂到孩子的嘴中。一些孩子氣的舉動,例如,愛侶間相互打鬧和追逐也說明了這是母親與孩子間愛的衍生。“相親相愛的人才互相逗弄”這句老話並非沒有道理。

性也對配偶的組成起到推動作用。

早先的女性在表達愛的行為時轉過身,正視男性的臉,這樣就鞏固了彼此的感情。每天都進行的為生存而發起的戰爭和隱秘的性經曆鍛造出最早的愛侶。

愛情是組成配偶的精神酬勞,至少在人類初期,它是人類繼續存在所不可缺少的。也許在我們這個社會這種情況在一點點地減少,因為人們不再為生存而組成配偶。

也許有人會嘲笑上一個世紀的事實婚姻,並為有了愛情而結婚而感到自豪不已,但又恰恰在我們這個社會中,持久的伴侶關係越來越少。現在的我們已迷失方向了嗎?或是我們不再相互需要了?

生命的飛輪不停地轉動,總有一些東西是亙古不變的,就好像一個投毒者在男性和女性的血液中滴入了毒品,這使得人類對異性的興趣永不幹涸。

流行一種恐婚症

如今,越來越多的準新人想結婚又怕進“圍城”,一些即將舉辦婚禮的準新人由一直對婚姻殿堂的向往和憧憬,變成了婚禮之前的焦躁遲疑,甚至覺得難以麵對婚姻,害怕婚姻。這並不是雙方感情出了問題,而是有一方出現了“婚前恐懼症”。

一對男女打算在年底結婚,準新娘卻似乎有些不準,口口聲聲不同意,說她害怕結婚。

她開始愛上頻繁的轉乘公車,即使幾百米遠的距離,她也希望有兩次以上的轉乘機會,她最喜歡那種大大的空調冷巴以求快速回家。回到家後,看見請柬上有她和未婚夫的合影,她趕快移開,呆呆地坐在地板上發愣。

天天如此。除了婚前恐懼症,她很難對自己目前的狀態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據心理專家介紹,患婚前恐懼症的人群比例中,女性要大大多於男性,同時二者的恐懼因素也有很大差別。女性主要擔心婚姻會產生變數,愛情不會長久。據社會心理學家介紹,婚前恐懼症是因為生活緊張,總渴望一種自由散漫的生活。而由於平時經常聽到關於婚姻的探討,特別是聽到涉及夫妻矛盾和責任關係的時候,便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和逃避心理。尤其是現在婚前同居現象日益普遍,未婚青年對婚姻的期待心理相當程度地減弱。由於同居而對婚姻失去新鮮感,對婚後責任產生了更多考慮,由此便表現出對結婚的恐懼。婚禮的演變也是產生婚姻恐懼心理的重要原因。以往結婚多為父母操辦,而現在多是年輕人自己料理。結婚時很多繁雜的事務,也使年輕人產生心理疲憊感和恐懼感。

另外,由婚姻帶來的家庭重組必然會帶來情感和經濟上的摩擦和碰撞等,這也從側麵加劇了婚前恐懼症狀。婚前恐懼症對生活和工作都會帶來一定影響,通常表現為煩躁、脾氣急、愛發火,有的人則沉默寡言,影響工作和生活,甚至雙方的感情。專家指出,如果擔心不適合未來的共同生活,在出現一係列恐懼症狀後,雙方不妨經常到對方家裏多坐坐,了解他(她)的家人,與雙方以及雙方的家人多交流,直接或間接地了解未來的家庭成員,該過程也是心理逐漸適應的漸進過程。對婚姻的持久性表示懷疑和恐懼時,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能夠去跟對方溝通交流,進而打消這種疑慮。如果對方突然不願意結婚,不要急著否定雙方的感情,應該多問問其擔心和顧慮的原因。如果協調好,對婚後的生活也是很有利的。

愛是恒久的忍耐

波和紅結婚才半年多,就開始整天鬧別扭了。他們沒有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原來的海誓山盟也早已被拋在腦後,過上了“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的生活——而這種生活,恰恰是被他們原來恥笑和鄙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