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人性五 懶惰:等著天上掉餡餅(3 / 3)

他的時間表是這樣的:6點必須起床,6點15分到6點30分出去跑步,6點30分到7點背英語,7點到7點10分或者7點15分刷牙、洗臉,然後出發到食堂,7點30分上班;午飯時間控製在8分鍾之內,剩下的7分鍾背英語;中午1點鍾聽英語廣播;晚上8點下班,學習英語到12點,深夜12點45分到1點15分收聽英語廣播。

他稱這個時間表是“永不動搖的時間表”,為了學習往往夜裏兩三點鍾休息,累的時候,定好的鬧鈴聲聽不到,上班就會遲到並挨領導的批評。為了能早起床,他就多買了一個鬧鍾,再加上朋友送的一個,上班就不會遲到了。鬧鍾保證了他的時間表不發生變化,保證了他的學習計劃。

就是這張“永不動搖的時間表”,讓惰性沒有了可乘之機。

張立勇白天上班的時候,很辛苦,幾乎沒有自由時間。但他認為時間就像是海綿,一擠就有了,日積月累會積攢很多時間。食堂的工作很緊張,中間休息的時間很短,按規定,在給學生賣飯之前,內部有15分鍾時間先吃飯。然而,張立勇卻是用7分鍾吃飯,在節約下來的8分鍾裏,就躲在食堂碗櫃後麵背英語。常常是同事在碗櫃這一邊吃飯,他在另一邊背英語。

為了學習張立勇飽受著很大的精神壓力,有時候是他的父母生病了,有時候是遭到同事笑話。每個人都有惰性和依賴性,太累的時候,也想著偷懶,但是他有很強的理智和自控能力,他在床頭寫上“克己”、“行勝於言”、“挑戰自我”等警句,時時提醒自己:“你不能偷懶,至少你目前不能偷懶,你不能喝酒,你不能談女朋友,你沒有時間打牌,你還沒有資格享受。”他以各種方式時刻提醒自己。

這張“永不動搖的時間表”更是對一個人毅力和耐心的考驗。

張立勇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休息時間很少,經常犯困,晚上8點下班後趕到教室,坐下來就想睡覺。但是,無論身體和精神有多累,他要求自己必須實現自己製定的學習目標。假定一天該看完10頁,結果難以控製,趴在桌上睡著了,1頁也沒看完。麵對這種狀況,他就打滿一杯熱氣騰騰的開水。別人的水一般是涼了再喝,而他是趁熱喝,開水燙得全身打個機靈,舌頭痛得不行,然而睡意卻馬上就消失了。這種執行方式幾近於“殘酷”,卻是超強毅力的體現。

張立勇每天的學習任務很明確,有的時候他必須要戰勝自己的身體。人都是有惰性的,也特別容易自我放鬆,如果稍微鬆懈一下,就會浪費很多時間,學習的連貫性和學習計劃都會遭到破壞。古人雲:“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大概是最好的警示詩了。他告誡自己,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想辦法堅持下來。否則,所有的努力都會化成泡影。

張立勇就是這樣“永不動搖”地學習,十年磨煉,終於學有所成。這張“永不動搖的時間表”改變了他的命運。張立勇在清華大學食堂工作了8年,堅持自學英語,通過了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托福考了630分,被清華大學學生尊稱為“饅頭神”,被媒體譽為“清華神廚”。

綜觀古今,惰性是與成功失之交臂的原因。惰性,使人的才華被埋沒,使人的潛能被扼殺,使人的希望變得虛無縹緲。如果一個人一生為惰性所控製,那他隻有忍受“南柯一夢”的失落,很難有大的作為。隻有克服惰性,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