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正確處理入黨中的幾種關係(2 / 3)

黨以追求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以為人民謀福利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這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必須講奉獻,必須把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作奉獻當成自己的應盡的義務和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凡是樹立這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並始終不渝加以實踐的共產黨員,才是合格的黨員,才能做到不僅組織上入黨,而且思想上也完全入黨;才能在任何艱難險阻的情況下矢誌不渝地奉獻自己的一切。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是索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利益機製,能夠促進廣大黨員幹部奮發向上,求真務實,有利於確立和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麵,與市場經濟發展相伴隨的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現象也會出現。因此,每個申請入黨的積極分子都要正確處理入黨與自我價值實現的關係,在入黨過程中,把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統一起來。把能否為實現崇高理想奮鬥作為人生幸福的最高價值尺度,把群眾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把群眾幸福看做是個人幸福的基礎,共產黨員隻有在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在這個過程中,人生價值才能得到真正體現。

三、正確處理入黨與成才立業的關係

人是生活在現實和理想、物質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我們主張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合法的物質利益,反對將個人利益淩駕於社會利益之上,唯利是圖、損人利己。我們提倡將理想和現實、精神和物質統一起來,將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把個人理想融入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當中,把個人的奮鬥融入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奮鬥當中。高校是知識和人才彙集的地方,每一個人都希望把自己的知識和才能發揮出來,渴望建功立業實現自我價值,爭取入黨的積極分子更是如此。

高校師生要樹立高尚的職業理想,不能把入黨作為成功成才的鋪路石。應當是把個人的誌向和國家利益、社會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勇敢地走出個人的小天地,樹立高尚的社會責任感,自覺服從社會的需求,為社會服務,如果僅僅從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就非常容易走進死胡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特別是“競爭上崗”的推廣和實行,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因此,在成才立業問題上,要正確地對自己的知識、能力、個性、特長等方麵進行分析,既要考慮個人才智的發揮,也要考慮國家需要,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在創業中實現自己的理想。要努力在思想品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等方麵夯實自己的實力,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把自己培養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個人在成長成才成功的過程中,沒有艱苦的鍛煉,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和能力的積累,是很難有大的作為和前途的。入黨積極分子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把祖國的需要作為無悔的選擇,自覺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接受鍛煉、接受挑戰。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把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堅持理論聯係實際,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成長道路;轉變成才立業觀念,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新型成才立業觀。總之,要在成才立業的過程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出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