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努力建設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係,就必須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誌,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就必須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就必須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繼續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使其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體係,成為激勵我們實現新目標的重要精神動力。就必須推進文化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用更豐富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引領社會文化風尚發展的潮流。
三、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第一,曆史證明,中國共產黨已經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在革命戰爭年代,黨號召全黨同誌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地為革命的勝利而英勇鬥爭。新中國成立後,黨告誡全黨同誌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在新的曆史時期,黨要求全黨同誌必須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執政的考驗,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勤奮工作。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不斷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
第二,從現階段看,中國共產黨正在代表並且還將繼續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製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為此,黨將從六個方麵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即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製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統一的整體,相互聯係,相互促進。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