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及其學說1899年就出現在中國境內的出版物上,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從1917年開始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國人不但不知道列寧、斯大林,也不知道馬克思、恩格斯。”辛亥革命失敗後,中國的先進分子曾經沉浸在極度的苦悶和彷徨之中。原來的夢幻破滅了,“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恰在此時,“俄國人舉行了十月革命,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現實。“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1471頁)我國許多先進分子,從俄國這個國情與中國相同(封建壓迫嚴重)或相近(經濟文化落後)的北方鄰國找到了革命成功的榜樣,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鄧中夏、瞿秋白、惲代英、趙世炎、蔡和森、周恩來、彭湃等為代表的一批革命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列主義。李大釗是在中國大地上舉起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旗幟的第一人,十月革命後他先後發表一係列文章,以深邃的曆史眼光預言,十月革命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新文化運動的思想領袖陳獨秀宣稱,我們不應當再走“歐美、日本的錯路”。湖南學生運動的著名領袖毛澤東在他主編的《湘江評論》上,熱情謳歌十月革命的勝利,認為“我們應該起而仿效”。這些中國現代革命的先哲們都曾經曆了由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他們一旦學得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以此為指導,積極投身到群眾鬥爭中去。他們到人力車工人居住區調查他們的悲慘生活,向工人作革命宣傳。五四運動的爆發促進了馬列主義的傳播及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1920年4月,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派維經斯基等人來華,具體幫助陳獨秀等進行建黨的準備工作。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正式成立,陳獨秀任書記。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李大釗任書記。此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等在武漢,毛澤東等在長沙,王燼美等在濟南,譚平山等在廣州也先後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而且在日本、法國也有留學生中先進分子建立的共產主義小組。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後,普遍地有組織地開展了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論戰,推進工人運動,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等工作。這些活動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進一步結合起來,為正式建立全國統一的共產黨組織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在馬列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基礎上,在俄國十月革命和我國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在共產國際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終於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及人民革命鬥爭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