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我們應該在蘋果熟了的時候才去摘取,但機遇樹上的蘋果一變青我們就要準備好手中的籃子,如果不是道恩斯主動出擊,也許機遇永遠不會來叩響他的大門,我們在開始做事時就要像千眼神那樣察視時機,對青蘋果時刻保持警惕——因為這是蘋果成熟的征兆。正如培根所說:“機會老人先給你送上它的頭發,當你沒有抓住再後悔時,卻隻能摸到它的禿頭了。”
生活就是這樣,在別人賣石頭的重量時,你搶先一步賣造型,在別人賣水果時,你搶先一步賣盛水果的筐,時機就這樣被你捕捉到了。在別人等著機會老人露頭時,你搶先一步把他送上來的頭發抓住,你就是能第一個摘到熟蘋果的人。
人生關鍵點撥
中國古代政治家張居正說:“審度時宜,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在紛紜的世事中,一個適合我們的時機往往隻出現一次,我們要靈活地運用它而不是濫用它,審慎地抓住它而不是被它絆倒,我們就會把機遇變成未來,讓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主動出擊創造機遇
亞曆山大在某次戰鬥勝利後,有人問他,是否等待機會來臨,再去進攻另一個城市。亞曆山大聽了這話,竟大發雷霆,他說:“機會?機會是要靠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創造機會,便是亞曆山大之所以偉大的原因。因此,唯有去創造機會的人,才能建立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
如果一個人做事情總要等待機會,那是極危險的。一切努力和熱望,都可能因等待機會而付諸東流,而那機會最終也不可得。
拿破侖在成功翻越阿爾卑斯山之前,曾這樣問他的工程師們:“如果通過這條路直接穿越過去,有沒有可能?”這些工程師曾被派去探尋能夠穿過險峻的阿爾卑斯山聖伯納山口的路。他們吞吞吐吐地回答:“可能行的,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可能性的。”“那就前進吧。”身材不高的拿破侖堅定地說道,絲毫沒有把工程師們剛才答話裏的弦外之音聽進去——穿越那山口肯定是極其困難的。
此時,英國人和奧地利人聽到拿破侖想要跨過阿爾卑斯山的消息時,都輕蔑地撇了撇嘴,報以無聲地冷笑:那可是一個“從未有任何車輪碾過,也從不可能有車輪能夠從那兒碾過的地方”。更何況,拿破侖還率領著7萬軍隊,拉著笨重的大炮,帶著成噸的炮彈和裝備,還有大量的戰備物資和彈藥。
然而,被困的馬塞納將軍在熱那亞陷於饑餓境地時,一向以為勝利在望的奧地利人看到拿破侖的軍隊突然出現,他們不禁目瞪口呆。拿破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被高山嚇住,從阿爾卑山上潰退下來,而是迎難而上。失敗不屬於拿破侖,他成功了。
“不可能”的事情一旦成為事實時,總會有人說,這件事本該在很久以前就能做成;還會有人找借口說,他們所遇到的巨大困難是任何人都無法克服的,從而把在困難麵前的退卻說成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好讓自己從困難麵前大搖大擺地溜走。對於許許多多的指揮官而言,他們有同樣的精良的裝備,有必要的工具,有善於穿越崎嶇山路的士兵,但他們卻缺乏拿破侖的堅韌與勇氣。拿破侖在困難麵前沒有退縮,盡管這種困難對於任何人來說幾乎都是難以克服的。他需要前進,所以,他就自己創造了機會並牢牢地把握住了這個機會。
曆史無聲地留給我們與此類似的千千萬萬個例子,告訴我們有無數英雄偉人在別人縮手縮腳、麵對機會猶豫不決時,他們果敢地抓住了機會,取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偉大業績。這些人總是能當機立斷,雷厲風行,全身心地投入到行動中去,讓整個世界為之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