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眼表疾病眼部哪些結構屬於眼表範圍?(3 / 3)

何謂巨乳頭性結膜炎?

是一種與眼表的各種異物有關的瞼結膜的炎症反應,異物包括:軟性接觸鏡、硬性接觸鏡、義眼、突出的鞏膜扣帶、白內障或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暴露縫線等。

什麼是春季卡他性結膜炎?

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在中醫上稱為魚子石榴,屬目癢病。多在春夏季發病,秋冬季節天氣冷時緩解。臨床表現為眼部奇癢,接觸花粉、灰塵、強光、幹熱等症狀加重,常伴有畏光、流淚、異物感和灼熱感。常見於20歲以下的男性,60%~70%的患者家族中有過敏史,輕者3~4年漸愈,重者可持續10~20年,在我國西北地區尤以新疆多見。本病不傳染,病因不明,有人認為可能為結膜對光、熱或空氣中某些物質如花粉等的過敏反應。

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在臨床上分為幾型?

瞼結膜型:主要侵犯上瞼結膜,初起結膜充血,繼則發生大而灰紅不規則多角形乳頭,密集呈鋪路石狀,乳頭中央可見毛細血管簇,乳頭之間的裂隙呈灰藍色,表麵有微膜易擦去而不出血,晚期可見灰白色小點。

角膜緣型:初起角膜緣加寬變厚,繼則發生灰褐色素沉著,角膜緣瞼裂區常見有半透明皰疹樣小結節,嚴重者角膜緣呈堤狀光滑膠樣隆起圍繞角膜,在小結節可見灰色小點。

混合型:具有上述二型病變。本病可合並角膜上皮點狀病變、角膜血管翳或角膜潰瘍。一般預後良好,常在數年至數十年後自愈。

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如何防治?

本病防治應以過敏原的避免或脫敏為根本方法,但因過敏原不易找到故目前多采用非特異性治療以減輕症狀。一般用血管收縮劑滴眼,口服抗組織胺藥物,臨床常用2%~4%色甘酸二鈉滴眼,1日4次,連用6~24個月;2%色巰丙鈉,1日6次滴眼,共8周或球結膜下注射10mg,每2周1次,8次為一療程,98%的患者症狀可緩解,有報道早期療效優於色甘酸鈉;鈣劑如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也可緩解症狀;皮質類固醇局部及全身應用短期療效顯著,停藥後複發快,且長期應用有可能出現青光眼、白內障和角膜感染等副作用,一般在開始劑量要大,待症狀減輕,即逐漸減至最小維持量,經一定時間停藥;口服前列腺素拮抗劑,如阿斯匹林650mg,1日3次;或消炎痛25mg,1日3次,10~20日為一療程,近期療效均好;冷凍、鍶照射及手術切除病灶均可緩和症狀,雖仍有部分複發,對其他治療難以奏效的重症或頑固病例,這些方法臨床還是有一定的療效。

中醫治療以祛風清熱散淤為主,常用消風散與除濕湯加減,我們曾用消風散提取液超聲霧化噴患眼,亦取得較好的療效。

慢性結膜炎的病因有哪些?

有的人長期眼紅,時輕時重,這很可能是患了慢性結膜炎。

慢性結膜炎常為雙側性,有時非常頑固,久治不愈。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有感染因素,可由急性炎症未治愈或治療不徹底轉為慢性,多為細菌感染,如Morax-Axenfeld雙杆菌、鏈球菌等,亦可在致病菌毒力不大,同時機體抵抗力較強的情況下,一開始即以慢性症狀出現。致病的第二個因素是刺激因素,臨床最常見,如不良環境刺激、不良衛生習慣、睡眠不足、煙酒過度。眼本身病變如內翻倒睫、慢性淚囊炎、瞼緣炎及屈光不正、隱斜等引起的視力疲勞均可致病。

此外,藥物如散瞳劑、縮瞳劑,以及化妝品、洗發液等刺激亦可引起。

慢性結膜炎主要症狀?

慢性結膜炎的主要症狀為眼部有分泌物和結膜充血。分泌物不多,為黏液性,早晨起來時發現內眥有分泌物,白天眥部見白色泡沫狀分泌物;結膜充血主要為瞼結膜充血,擴張的血管行徑清楚。炎症持續日久者結膜可肥厚,但無瘢痕及血管翳。

病人自覺症狀輕微,主要為癢、灼熱、異物感、幹澀、眼瞼沉重感、視力疲勞等,一般晚問或近距離工作時症狀明顯,但也有無任何不適者。由Morax-Axenfeld重杆菌引起者,伴有眥部瞼緣炎症狀。

人為什麼要眨眼?

人眨眼其實是一種生理需要。眨眼時,可以讓淚液均勻地濕潤角膜、結膜,使眼球不致於幹燥,保持角膜光澤,清除結膜囊灰塵及細菌。如果不眨眼,眼球上的淚膜會很快地蒸發,我們就會覺得眼睛幹澀不舒服、刺痛、流淚,不信你試試堅持1分鍾不閉眼,你準受不了!因此眨眼實際上是一種保護作用。

當風沙入眼時,由於異物的刺激,會產生反射性的眨眼,通過眨眼企圖用淚液將人眼的異物衝洗掉。不能眨眼或過於頻繁地眨眼,這都屬於不正常。有的人由於麵部神經麻痹而不能眨眼,因此眼球幹燥、疼痛,是很難受的。有的小孩子因模仿別人的眨眼動作,養成了習慣性的頻繁眨眼,這種習慣往往一下子難以改掉,讓人看起來十分難受,是很不好的習慣,應當糾正。

有的人是因為有慢性結膜炎、沙眼、淺層點狀角膜炎等眼病,眼睛不舒服而頻繁眨眼.這時就應該到醫院請醫生檢查、治療。

表現為結膜充血的疾病有哪些?

表現為結膜充血的疾病有:①彌漫充血性結膜炎包括:急性細菌性結膜炎,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過敏性結膜炎(包括春季結膜炎),急性濾泡性結膜炎,沙眼急性感染,電光性眼炎;②局限充血性結膜炎包括:泡性結膜炎,皰疹性結膜炎,損傷性結膜炎,刺激性結膜炎(如倒睫、異物),眥角性結膜炎,結節性結膜炎;③綜合征有:Reiter綜合征,Parenaude綜合征,Klauder綜合征,Jacobs綜合征;④慢性結膜炎;⑤蚊蟲叮咬、異物刺激。

泡性結膜炎的特點是什麼?

泡性結膜炎是一種過敏性炎症反應,大多數發病者是女性兒童和青年人,特別是偏食、營養不良、體質衰弱或患有結核病史的人,常合並麵部濕疹及淋巴結核,故又稱濕疹性或瘰鬁性結角膜炎,屬微生物導致的遲發性變態反應,與機體結核杆菌、葡萄球菌、Koch.Weeks氏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有關。也有人認為,腸道寄生蟲也可引起這種過敏反應性炎症。本病最常見於角膜緣部或其半透明組織,生有粟粒大的圓形灰白色或淡黃色小圓形泡狀隆起,直徑約為2~3mm。泡周圍局限充血,用手擠壓時無疼痛感,數日後結節上皮剝脫,頂端形成小潰瘍,一般可自愈。初期病人可能出現輕微的眼部不適,當病變侵人角膜時,可以出現怕光、流淚和眼痛等症狀。其發生於結膜者不留瘢痕,生於半透明部者治愈後留瘢痕,生於角膜緣處的潰瘍可向角膜中央逐漸發展成束狀渾濁,結膜血管也進人此束中,並向束端潰瘍處行進,稱之為束狀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