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瞼外翻?

瞼緣離開眼球向外翻轉的異常狀態稱為瞼外翻,輕重不一,輕者僅瞼緣離開眼球,重者瞼結膜暴露,致瞼裂閉合不全引起暴露性角膜炎。

瞼皮弛緩症有哪些特征?

瞼皮弛緩症是一種比較少見而原因不明的眼病,常見於青春期,有人認為與遺傳或內分泌有關。由於複發性水腫而引起各層組織萎縮與鬆弛,眶前部的脂肪組織和淚腺常脫入上瞼內,有人稱為“重唇”,發病率約為1/(1O000~20000),男女相等,5/6的病人發病在20歲以前。臨床表現開始為雙上瞼水腫微紅,似神經血管性水腫,浮腫數日消退,以後反複發作,上瞼皮膚變薄,膚色暗紅或色素沉著,多皺紋,鬆弛懸垂。眶膈鬆弛,致眶內脂肪、淚腺脫人瞼內,形成脂肪性下垂,可捫及疝出脂肪呈條索狀。

後天性上瞼下垂的病因及其特點各有哪些?

(1)動眼神經麻痹性上瞼下垂:多為單側性,下垂較顯著,常伴發動眼神經支配的其他眼外肌的麻痹,有時出現複視。

(2)交感神經麻痹性上瞼下垂:多見於單側頸部手術後、外傷、甲狀腺疾病,由於瞼板肌同時受累,使眼輪匝肌的張力相對增強,有時可同時出現瞳孔縮小(開大肌麻痹)、眼球內陷(眶內平滑肌麻痹)、患眼側麵部無汗、皮膚潮紅、溫度升高等(Homer氏綜合征)。

(3)肌源性上瞼下垂:多見於重症肌無力患者,特點是上瞼下垂的程度隨疲勞而加重,休息後好轉,新斯的明O.3~O.5mg肌注,3~15分鍾後症狀明顯改善。

(4)機械性上瞼下垂:由眼瞼重量改變而引起的上瞼下垂,如腫瘤、外傷、組織增生、沙眼等。

另外還有癔病性、老年肌病性上瞼下垂等。

眼瞼痙攣有什麼臨床意義?

眼瞼痙攣是由於支配眼輪匝肌的麵神經受刺激所致,分為陣發性與強直性兩類。陣發性痙攣表現為瞼皮陣發性跳動或正常瞬目次數增加,陣發性瞼皮跳動常發生在睡眠不足、視力疲勞或精神刺激的情況下,去除病因,給予少量鎮靜劑即可恢複正常。瞬目次數增加,俗稱“擠眼”,多見於小兒或老年人,有的為習慣性。輕度結膜炎、屈光不正、視力疲勞常為誘因。強直性眼瞼痙攣可分為症狀性和自發性兩種,症狀性常因眼病引起,如異物、倒睫、角膜炎或色素膜炎等的劇烈疼痛,引起單眼強直性痙攣,另一眼有刺激症狀,視物時流淚不止。自發性眼瞼痙攣為雙側性,無眼內病變,可伴有癔病等其他症狀。老年性眼瞼痙攣多是老年人突發,雙眼長時間緊閉,病人不能自立,可能與神經支配暫時失調有關。如發生在工作時,常有外傷危險。

眼瞼腺癌與霰粒腫如何鑒別?

(1)霰粒腫一般距瞼緣較遠而瞼腺癌常沿瞼腺累及瞼緣。

(2)霰粒腫相應結膜麵光滑,有時充血或有灰黃點;瞼腺癌的結膜麵粗糙,有時能見到黃白色斑點。

(3)霰粒腫切開時可見內有膠樣物或有灰黃色液體流出,自行穿破結膜後可形成息肉樣肉芽組織,而瞼腺癌則是質地堅硬且脆的黃白色腫瘤組織,自行穿破後在瞼緣或結膜麵有乳頭樣腫物。

(4)霰粒腫多發生於青年,瞼腺癌則多發生於老年。

眼瞼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如何鑒別?

(1)鱗癌惡性程度高,發展快。基底細胞癌惡性程度低,病程長。

(2)鱗癌潰瘍深淺不一,基底高低不平,邊緣飽滿甚至外翻。基底細胞癌潰瘍硬,底較淺而平,邊緣參差不齊且明顯內卷。

(3)鱗癌常因角化而呈白色,而基底細胞癌含色素較高。

(4)基底細胞癌基本不轉移,而鱗癌可有淋巴結轉移。

瞼腺癌與鱗狀上皮癌如何鑒別?

(1)瞼腺癌好發於上瞼,位置較深;鱗癌好發於下瞼淺層。

(2)瞼腺癌早期像霰粒腫,晚期在瞼皮可觸及分葉腫塊或結膜突出乳頭狀腫物;鱗癌早期在皮膚表麵有似痣或乳頭狀瘤改變,晚期則形成菜花樣腫塊或典型潰瘍。

(3)瞼腺癌患者女多於男(2:1),而鱗癌男多於女(5:1)。

(4)腺癌的轉移率明顯高於鱗癌。

瞼板腺癌的特點有哪些?

瞼板腺癌係原發於Meibom腺的惡性腫瘤,以老年女性和上瞼較為多見。多無自覺症狀,偶爾發現眼瞼有腫塊而就醫。初起時,在瞼板內觸到一小硬塊,與皮膚不粘連,外觀上很難與瞼板腺囊腫區分,但在發展到瞼板組織以外時,局部皮下可觸到分葉樣硬塊,皮膚處血管略擴張,相應部位的瞼結膜充血,表麵粗糙,並有黃白色斑點。少數病例因腫瘤組織增長,導致上瞼下垂。晚期癌組織多向結膜麵破潰,其表麵呈黃色分葉狀結節,摩擦角膜,引起角膜潰瘍。瘤組織向眶內發展使眼球突出。此種腫瘤的惡性程度和病理類型有明顯關係,分化型發展緩慢,很少轉移;鱗狀細胞型者,不但發展較快,轉移率也高,主要轉移到局部淋巴結,極少數可轉移到肝髒;基底細胞型者也易轉移。

眼瞼血管瘤分幾類?

不論其發生於什麼年齡,生長是定期的。一個深部血管瘤,盡管可能在出生時就已存在,但可以到了老年才增大到足以引起臨床症狀。瞼血管瘤多見於兒童,其中累及上瞼者又占2/3.一般來說該瘤為良性,但可以由於其擴展或伴發其他部位血管瘤而引起嚴重後果。遇到瞼血管瘤者,應考慮它是否為眼眶、腦膜膨出、腦部血管瘤的外部表現,應做血管造影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

分類包括:①毛細血管瘤;②海綿狀m管瘤;③血管外皮細胞瘤;④血管內皮細胞瘤;⑤靜脈血管瘤和動脈血管瘤;⑥動靜脈血管瘤。

眼瞼色素痣分幾類?

(1)皮內痣:痣細胞在真皮內增殖。以此型居多,無惡變傾向。

(2)交界痣:痣細胞在表皮與真皮交界處集結。有較大生長能力,有轉變為惡性黑色素瘤的潛在可能。

(3)複合痣:上述兩型的混合,有一定惡變傾向。

眼瞼氣腫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眼瞼氣腫雖可因淚骨骨折、淚囊破裂而單獨發生,但極大多數為眼眶氣腫的一部分。患者在鈍性外傷後,因篩骨破裂.鼻腔空氣進人眼眶及眼瞼皮下,打噴嚏或鼻腔漲氣時腫脹愈劇烈。腫脹的眼瞼不充血,初看似外傷性眼瞼水腫,捫之覺有彈性,用手撚眼瞼皮膚,可有撚發音。眶內氣腫可伴有H艮球突出。

眼瞼癌瘤的主要轉移途徑和部位有哪些?

眼瞼癌瘤主要經淋巴道轉移,最常見於局部淋巴結。基底細胞癌轉移較罕見,轉移一般在O.028%~O.55%,轉移常見部位為肺、骨、淋巴結、肝、脾和腎上腺。鱗狀細胞癌晚期可侵犯眶內,並可有耳前淋巴結和頜下淋巴結轉移。眼瞼惡性黑瘤早期可有耳前淋巴結轉移,也可經血道轉移,晚期多轉移至肝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