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調節範圍?
調節範圍指調節遠點與調節近點之間的距離,即為調節幅度。正視眼之遠點在無限遠處,因為從正視眼黃斑中心凹發出的光線,經眼的屈光係統屈折後,離開眼球平行向無限遠處,中心凹和無限遠呈共軛焦點。遠視眼的遠點為負性的,因遠視眼的視網膜上焦點發出的光線為分散光線,不能在眼前成焦,靠調節將它移向視網膜。近視日艮的遠點在有限距離(5m)之內。
什麼是調節痙攣?
調節痙攣指兩眼睫狀肌張力異常收縮,以超過相應的輻輳力,而且處於不斷的調節狀態。可分功能性、器質性、陣發性、持久性。表現為視力減退,調節疲勞等症狀,如頭痛、眉弓部疼、閱讀不能持久、精力不易集中等,有時可出現巨視症。這是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結果,致使遠視眼遠視程度減低,正視眼變為近視,近視眼程度進一步加重。
什麼是視疲勞。引起視疲勞的因素有哪些?
視疲勞者自感眼部不適,有視物模糊、眼幹、眼脹痛等症狀,其原因有:
(1)調節性視疲勞:常見於中等度以下的遠視眼,無論看遠或看近均需運動調節以代償眼球屈光。由於過度的睫狀肌收縮,驅使較多的調節力維持近距離工作.出現視疲勞。
(2)肌性視疲勞:由於眼外肌力量不平衡,為了維持正常眼位保持融合功能,部分眼外肌過度緊張,因而發生視疲勞。
(3)集合性視疲勞:在近距離工作或閱讀時為保持雙眼單視,兩眼內直肌按需要共同收縮,且集合、調節、縮瞳呈現聯合動作,如果集合功能不足,集合近點不在正常範圍,融合範圍亦無法代償因而發生視疲勞。
(4)症狀性視疲勞:通常與近距離工作或閱讀無明顯關係,往往是與眼病有關。
(5)視像不等視疲勞:由於兩眼視網膜物像大小不等,相差超過5%以上的耐受限度,引起融合困難,幹擾視覺而發生視疲勞。
(6)消耗性疾病患者及身體虛弱的患者。
什麼是屈光參差,它對視力有何影響?
兩眼屈光度相差大於2.OOD以上稱屈光參差。屈光參差如不及時矯正,度數高的眼會發生弱視,因此早期發現並早期矯正屈光參差是很重要的。
屈光參差可分為哪些類型?
(1)從屈光參差的類型分為:①單純性屈光參差:單純遠視性屈光參差;單純近視性屈光參差;單純散光性屈光參差。②複性屈光參差:複性遠視參差;複性近視參差;複性散光參差。③混合性屈光參差。
(2)按引起屈光參差的原因分為:①發育性屈光參差:由兩側眼球發育程度不等引起。②繼發性屈光參差:一眼或兩眼因手術、外傷、疾病後引起的屈光參差。
近視性和遠視性屈光參差的區別是什麼?
(1)在近視性屈光參差中兩眼相同的視力矯正較遠視性屈光參差普遍.不等的視力矯正在遠視性屈光參差中更常見,兩眼視力差值也更大。
(2)較好眼的視力矯正隨屈光不正度數增加而減低,在遠視性屈光參差,這種減低更明顯。
(3)在近視性屈光參差中,較差的眼矯正視力隨屈光不正度數的增加而降低,而且比對側好眼下降梯度為大;在遠視性屈光參差中,隨屈光不正度數的增加,較差眼視力下降特別迅速,甚至比近視性屈光參差的較差眼更迅速。
(4)遠視性屈光參差的平均矯正視力比近視性屈光參差低。
屈光參差與兩眼影像不等的關係如何?
兩者可以同時存在,亦可單獨存在。
(1)和屈光參差的度數有關,小於1D的屈光參差約25%的人出現影像不等症狀,屈光參差為1~2D時,50%的病人出現影像不等症狀,而屈光參差大於2~3D,病人不易達雙眼視覺,產生影像不等症狀的可能性反而減少。
(2)視網膜脫離手術成功後恢複視力出現的屈光參差,常發現影像不等症狀。
(3)單眼無品狀體用接觸鏡矯正,有部分人出現影像不等症狀。
(4)角膜傷口縫合或樹枝角膜炎愈合後引起的散光,常引起急性影像不等的症狀。
(5)黃斑水腫常引起急性影像不等症狀。
(6)由於戴上或去除三棱鏡後突然改變視網膜上的影像大小及形狀,也可因戴一副新的眼鏡,因屈光度數的改變引起視網膜影像大小的改變等常出現影像不等症狀。影像差大於5%時,產生複視或視覺抑製。
屈光參差如何治療?
(1)屈光參差可以用眼鏡、接觸鏡、人工晶體及矯正近視的各種角膜手術加以矯正,理論上應矯正全部屈光參差,才能恢複兩眼視覺,但在實際中需根據病人的屈光參差狀況及我們所采用的方法合理解決。
(2)對眼肌不平衡較嚴重但無斜視的屈光參差患者的矯正:用眼鏡或接觸鏡矯正屈光參差後,視力敏感度增加,兩眼對目標均能產生清晰的影像,眼肌不平衡的症狀就會表現出來,病人將感到不適或複視,如經過3個月左右的時間仍不能適應,可以先試用三棱鏡來矯正複視,如三棱鏡仍不能克服複視,應做眼肌手術矯正複視。
(3)對存在斜視的屈光參差患者的矯正:首先應以手術矯正斜視,斜視矯正後如無複視發生,再用眼鏡或接觸鏡矯正屈光參差,如斜視手術後發生複視,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大部分病人的複視可消失,如不消失,應處理好複視後再矯正屈光,參差。
什麼是斜視?
斜視是指當注視一個目標時,一隻眼看目標,另一隻眼偏離目標,表現為兩隻眼位置不對稱。我們通常說的“鬥雞眼”就是內斜視,俗稱“推窗眼”就是外斜視。斜視可分為共同性斜視、非共同性斜視及特殊類型斜視三大類。
什麼叫做“隱斜視”?
(1)當一眼注視一物體時,另一眼亦能注視該物體,此時,雙眼視線均通過該物體,表現為雙眼對稱,沒有偏斜。
(2)當一眼注視一物體時,另一眼前遮蓋一物體,此時,該眼視線偏離注視目標,表現為該眼偏斜(但由於被遮蓋,所以我們不能發現)。
(3)當遮蓋物去掉時,該偏離眼又回來注視該物體(我們可以觀察到該眼發生轉動),此時,雙眼視線均通過該物體,表現為雙眼對稱,沒有偏斜。
我們稱同時具備以上三種條件的眼睛為隱斜視。如去遮蓋物時該眼由外向內轉動,我們稱為外隱斜;反之稱為內隱斜。
斜視的病因是什麼?
目前對斜視的發病病因尚無統一觀點。有觀點認為發病機製是由於中樞管製失調,眼外肌力量不平衡,兩眼不能同時注視目標,導致視軸呈分離狀態。具體包括雙眼視覺異常,支配眼球運動的神經異常和眼外肌的病變等。
斜視有哪些危害?
斜視的危害可從外觀、視功能和心理等三方麵來講,其中對視功能的影響最為嚴重。首先,外觀上不美觀,造成兒童心理上有自卑感;其次,對視功能的影響,斜視對視力發育影響較大,斜視眼的視力往往較差,常引起弱視,斜視影響雙眼視覺,患者一般沒有正常的立體感;再次,有些斜視若不及時治療還會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如臉麵不對稱、歪脖子等。
如何早期發現斜視?
如果出現下述情況之一就有斜視的可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專科檢查:發現兒童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時,出現眼位偏斜;有歪頭看東西的習慣;容易怕亮光,經常眯著一隻眼看東西。
斜視的檢查和診斷方法有哪些?
(1)遮蓋法:病人的眼球必須有運動功能才能利用遮蓋法檢查眼位。交替遮蓋法:多用於隱斜視及間歇性斜視患者;遮蓋去遮蓋法:鑒別隱斜視和顯斜視的主要方法;三棱鏡交替遮蓋法:用於測量隱斜視和顯斜視兩種偏斜的總度數;三棱鏡遮蓋去遮蓋法:用於顯斜視度數的測量,不僅適用於共同性斜視,也適用非共同性斜視。
(2)角膜映光法:適用於病人年幼注意力太差或眼球運動功能很差,不能穩定地持續注視正前方的視標;但它不能排除Kappa角的影響。Hirchberg角膜映光法;。Krimsky角膜映光法;同視機角膜映光法;視野弓角膜映光法。
(3)單視標檢查法:紅色濾光片法;單馬氏杆檢查法;雙馬氏杆檢查法。
(4)雙視標檢查法:Lancaster屏法;Hess屏法;同視機檢查法。
斜視為什麼需要早期治療?
視覺發育的敏感期為出生後到8周歲,其中出生到3周歲這段時間為關鍵期;視力和視功能的成熟年齡一般在6周歲以前。在這些時間內出現的斜視,就會嚴重影響視力和視功能的發育。等過了視覺發育的敏感期再來治療斜視,那受影響的視力和視功能就不能恢複。
兒童斜視手術的最佳時機是什麼?
根據斜視類型、雙眼情況以及發病時間而定。先天性機械性因素所致的斜視,如果是韌帶或肌肉筋膜異常,手術越早越好。對於先天性內斜視,多數學者認為在2歲內手術對建立雙眼視功能最好。單眼內斜或伴有弱視的斜視,不急於手術,先治療弱視,待雙眼視力平衡後方可手術。小度數的斜視、間歇性斜視以及斜視角不穩定的兒童斜視,要密切觀察其變化規律,不必急於手術。如果發現間歇性斜視向恒定性轉化或者同時視功能消失,則需盡快手術。發病較晚的,如發生在2歲以後的斜視應在3~6歲期間進行手術。
斜視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斜視的治療宜盡早,目前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和非手術方法。大部分斜視要通過手術才能得以矯正。對於一部分兒童內斜視配戴眼鏡可以部分或全部消除斜視.還有一些小度數斜視可以通過配戴三棱鏡或訓練雙眼單視功能來治療,重新建立雙眼視功能。
為什麼小兒斜視常常需配戴眼鏡?
小兒的斜視以共同性內斜為多,其中一部分為調節性內斜,其主要原因是調節過度引起,經準確的擴瞳驗光,配戴上合適的眼鏡後,斜視可完全或部分矯正消失。這兩種情況需通過一段時間戴鏡才能區分出來。因此,擴瞳驗光、堅持戴鏡是治療斜視的第一步。此外,斜視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弱視,也需要戴矯正眼鏡治療。所以,小兒的斜視常常需配戴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