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比較教育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化(2 / 2)

以上所說的資料是第二手資料,為了掌握更生動具體的現實資料,我們還要掌握第一手的資料,親身作調查、訪問,以增加現實感。親身獲得的第一手資料,不但有真實感而且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啟發我們的思想,並獲得文獻資料中得不到的資料。以往,我們習慣於關起門來翻閱資料,苦思冥想,不接觸實際,因此思想不開放,思路也展不開,以致導致主觀主義的空想,脫離客觀實際,這種思想作風對科研工作是不利的。

四、在方法方麵

研究教育問題,應以我國的現實為主,外國的經驗為輔,要把外國的東西作為啟發、借鑒、批判吸收的資料。為此,我們不能離開我國的現實需要無目的地介紹、研究外國的資料,也不能把外國一些可借鑒的東西生搬硬套在我國的實際上。為此,我有以下想法:

1.要認清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比如,想解決困擾我們多年的義務教育問題,那麼,第一步就要搜集我國在這方麵的有關資料,第二步再搜集外國在這方麵的有關資料。

2.進行比較。第一步先找出我們需要的經驗,如經費問題;第二步再找出外國在這方麵經驗中有無可取之處,然後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從資料上看,外國的義務教育經費多來自地方、國家的補助、私人的捐助和私人(含教會)辦學等等。我國現在的情況是國家支付公辦學校教職工的薪金,一般業務費由地方支出,私人捐助和辦學很少等等。影響製約經費問題的主要因素是:外國先進國家的經濟發達,所以地方教育經費多。另外,私人捐助和辦學也不少,特別是教會出錢辦學很多,這就有利於義務教育的普及。我國的經濟尚不發達,因此地方教育經費少。一般群眾經濟生活不富裕,有些地方的家長交不起學費,使兒童失學。特別是我國應受義務教育的人數眾多,國家、地方、私人無法拿出更多的錢來辦教育。再加上一些人為的因素等等,致使我國的義務教育的普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目前,一些群眾受向“錢”看思想的影響,認為讓兒童少年念書用處不大,不如經商賺錢。所以,一些地區的兒童、少年輟學的經常發生(含無錢上學者)。與上述情況相比較,使我們看到按外國的經驗來解決我國的義務教育經費問題是困難的。所以,隻有根據我國的經濟現狀和發展的實際來解決我國的義務教育經費問題。此外,還要大力宣傳義務教育的實施對國家民族富強的重要性和執行義務教育的法製觀念等,以提高群眾的公民責任感和覺悟,以利義務教育的執行。在此,我不能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具體建議,因為我沒有掌握這方麵的諸多有關資料,這一情況證明了我們不能深化研究的主要原因。

3.比較分析有關資料和數據後,要提出可行的改革、解決問題的方案或建議。作為研究工作不能無結論,不發表意見。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就使我們的研究無法提供教育決策機關來參考,進而更無法產生社會效益。

最後談談自己與自己比的問題。

在比較方法上,我認為除與外國教育相應的問題相比較外,還可以自己與自己比。有人認為自己跟自己不能比,我不同意這種意見。我認為自己與自己比是一種很好的從實際出發的比較法。如果我們把自己以往的工作分階段地、係統地進行總結、分析、比較,研究找出每個階段成功與失敗的因素,那麼,我們就可以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改進我們的工作,就可以促使我們把工作做好,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就可以使我們的工作不斷地順利前進。比如,我國的“義務教育法”已從1986年7月1日施行,十四大報告提出要在本世紀末“基本實現九年製義務教育”。假如,我們能把這一任務分三個階段(基本上是五年一個階段),按上述比較方法進行比較研究,那麼,我們很可能提前完成任務或按期完成任務(含修改原定計劃),這樣做豈不更有利於工作?所以,我認為自己與自己比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一種有效的比較法。

(原載《陝西師大學報》1993年教育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