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7章左邊女兒右邊女婿(1 / 1)

老太太耳朵失聰,眼睛勉強能分辨出光影。

去陽台、去洗手間、吃飯等日常生活,尚能自理。全靠多年摸索的諸多固定路線、固定地點的習慣模式。固定地點吃飯是重中之重。吃飯桌、椅子,地麵上各標有四條腿的位置。老太太坐的椅子,與桌子之間的距離、方位,那可是絲毫不差。先放老太太的椅子,老太太從她自己的房間裏出來,朝著一個固定的方向,走固定的步數,碰到一把椅子,坐下,等待吃飯。然後另外兩把椅子到位,左手邊是女兒,右手邊女婿,這也是固定的。其他的年輕人,來來往往的就是隨機了。老太太心裏知道外甥們不固定,已經沒有能力顧及了。

老太太平日裏的生活看起來沒有太高的要求,實際上有一樣卻是極其精準的要求。那就是她今生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吃飯時必須陪伴左右。

左邊女兒,右邊女婿。吃飯時,老太太憑感覺左右皆有人了,女兒、女婿都落座了,就可以吃飯了。招呼就不用打了,說也聽不見,聽見了也不明白。看不清、聽不見,一日三餐生活很平淡,很安然。

人與人的交流,明示、暗示和語言,在老太太這兒,都轉化成觸摸,最原始、最直接,最實用有效的方法。用語言對老太太說,“吃飯吧”,則需要附耳上來,大聲、再大聲,且尚有不明白的時候,不如使用肢體觸摸。一般情況,女婿先落座,然後就是女兒拾掇一番再落座。首先發出信號的一般是女婿,把筷子放到老太太的右手中。女兒坐了,把搭配好了的飯碗放到老太太左手邊,讓老太太觸碰到,表示可以開飯了。老太太,可能由於記憶力有點遲鈍,經常需要再確認一下右邊的人,女婿,如果感覺不到右麵的人,就懷疑女婿尚未落座。先用膝蓋感覺一下,碰不到,再用右腳探一下,還探不到,就使用右手摸一下右麵的位置,如果是空的椅子,便不吃飯了。或者老人家感覺自己不能沒用,總得做點什麼帶有貢獻意味的事情吧。那就等著,等著那份禮道,等待那份關心,等待那份親情,應該不僅僅是丈母娘親女婿這麼簡單的親情。一次,女婿有事,女兒附耳解釋說明,喊破了嗓子,老太太無動於衷,就是不動筷子,一坐就是半天。直到女婿回來了,老太太一路摩挲,一直摸到女婿的額頭,那有點禿頂的額頭,摸完,這才兩頓飯當做了一頓吃。

近日,女兒因白內障住院,女婿陪床。告訴老太太內情吧,一時難以說得明白。若說明白了,後果一定是換來她的擔心、焦慮,而且還有不停地大聲問“怎麼樣了?”可有得麻煩了。

那就不告訴她老人家了。瞞,是許多有老人的家庭通用的辦法,最簡單,而且是有孝心的通用法。耳聰目明的老人難以哄騙,對這位老太太也得采取一個巧妙的欺騙方法。吃飯時,為了不讓老太太感覺到左右空位。外甥們輪換著回家值班,坐在老太太的左右,確保老太太女兒、女婿吃飯位置必須有人,右邊的人把筷子遞到老太太手裏,左邊的人把配備好內容的飯碗放到老太太的手邊,讓老太太摸著飯碗,順利開飯。

雖然家中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老太太還是能夠安靜地照常生活著。人啊老了,就是老了,不該知道的不知道也好。

今天中午,隻有外甥女一人在家,她自己唯恐不能勝任兩個角色,幾遍電話都找不到人回家吃飯。巧了,大家都有事兒。外甥女隻好先坐在右邊,觸碰一下老太太的膝蓋,把筷子遞到老太太的右手中,接著又飛快地轉到左邊,把飯碗遞

到老太太手邊上,讓老太太感覺到了“女兒”。外甥女是個機靈人,她沒敢踏實地坐下來,而是隨時準備著轉到右邊。外甥女緊緊地盯著老太太,果不其然,老太太不記得剛才右邊的“女婿”的存在了。老太太的右膝蓋向右靠了過去。外甥女一看不好,趕緊啟動,以最快的速度轉到右邊,飛速地伸出左腿及時地觸碰了老太太的右腿一下,讓老太太感知到了“女婿”的左腿。於是可愛的老人家放心而安靜地吃飯了。

孝順的外甥女兒到醫院看望靜養的媽媽,將這一段悄悄地講給媽媽聽,被我聽到了。

我的嶽母也因白內障住院,和那位機靈的女兒的媽媽是鄰床。我趕緊用手機記錄下這段小生活,丈母娘立馬對我媳婦說:“看看天亮,又在搗鼓手機了,就不能歇歇。”

生活就是這麼簡單,每家都有可愛的小生活,其中又有無窮的小機智,充滿樂趣,而又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