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決算

財策

作者:鄒平

管理的首要目標是:縮小預決算差異

一套新鮮出爐的部門決算資料送到了李小釘手上。她放下案頭的工作,一頁頁認真翻看。8開本大的一套資料,共兩冊,約500來頁,每頁300多個單元格,每格以萬元為單位的數字最多達9-10位數,掃一眼,滿紙全是密密麻麻的蠅頭數字,看著就叫人眼暈。可李小釘從不眼暈。那些黑黑的小蠅頭對她十分友好,好像爭先恐後地想要告訴她點兒什麼。小釘來者不拒,總是迅速接收它們傳遞來的信息。

“本級部門預、決算收入的差異仍在20%左右,決算收入超過年初預算收入的比例還是不低呀,”小釘不由歎了口氣。去年預、決算收入的差異率更高,小釘他們通過分析提出此問題後引起了一定重視,治理也已見成效,但差異還是不小,有些部門的差異甚至在繼續擴大。再往下看,預、決算收入差異最大的部分是“事業收入”,差異率達到30%多;“其他收入”緊隨其後,差異率也比較高。

為進一步摸清情況,小釘安排處裏同誌將各部門預、決算差異情況從高到低進行排序。有計算機這個好幫手,想怎麼組合數據都易如反掌。

排序結果出來了,有20%以上的部門“事業收入”決算比年初預算增幅超過40%以上;有30%以上的部門“其他收入”決算比年初預算增幅超過50%以上。

順藤摸瓜,小釘他們分頭向差異率位居前幾位的部門了解情況,分析產生預、決算差異的原因。經了解,產生預、決算差異的共性原因是:在事業收入方麵,一些部門收入預測不準或為多爭取財政資金,年初未將或少將事業收入列入預算。最典型的一些部門,年初預算事業收入僅列幾十萬、幾百萬元,年末決算卻冒出了幾千萬、上億元的事業收入。本級部門年末事業收入已占部門當年財政撥款收入的50%以上。在其他收入方麵,一些部門年初未將或少將非本級財政撥款和本級橫向財政撥款列入預算,而年末這兩項撥款占部門當年財政撥款收入約7%。本級部門年末其他收入占當年財政撥款收入的10%以上。以上兩項數額較大、占總收入比重較高的收入,亟需通過將其全額納入預算加強管理。

針對上述問題,小釘他們提出了進一步改進預算編製的建議,建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預算編製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一是按照新《預算法》第三十六條“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將所有收入全部列入預算,不得隱瞞、少列”的規定,指導部門根據上年“事業收入”和“其他收入”實際完成情況,將收入科學合理足額編入下年度預算;對於一些部門提出這兩項收入不固定、預測不準確、年初難以全部列入預算的問題,小釘提出:可以按前三年收入平均數、或是參考三年事業收入和其他收入平均增長比例預測列入預算;對於部門和單位未列入年初預算的收入,按照新《預算法》第十三條“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支出必須以經批準的預算為依據,未列入預算的不得支出”的規定,將部門本年度超預算的收入列入下年度預算,當年不得無預算自行支出。同時,要研究建立預算編製準確性、合理性的考核機製,將預、決算差異情況納入部門預算考核指標。二是認真落實財政部門“部門預算編製指南”相關要求。部門預算收入,必須是依法取得的合理收入。要逐步對“非本級財政撥款”進行清理,理順經費渠道,實現全麵規範管理。要仔細甄別每一筆非本級財政撥款的合理性,不合理的逐步予以取消;要本著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理順部門經費保障體製,應由本級財政保障的相關支出,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予以適當安排,同時不再允許本級部門取得非本級財政撥款。三是改進橫向財政撥款分配辦法,將資金盡早落實到具體用款單位或編入部門年初預算;強化預算約束力,減少年中追加預算。

小釘認為,預、決算收支差異情況,是反映預算編製是否科學合理、準確的重要考核指標,應給予高度重視。自2000年以來,經過10多年來部門預算改革的不斷推進,預算編製工作日趨規範化、製度化和科學化,與公共財政框架相適應的新的財政預算編製框架體係和運行機製已初步建立。值得關注的是,越是編製的科學合理的預算,越要強調其對執行的約束力,隻有嚴格地按照預算執行,才能真正發揮科學合理預算的效益。如果決算收支與預算收支出現較大差異,不僅會削弱預算的計劃性和嚴肅性,其科學合理也將大打折扣。就好比,年初大家經過大半年的忙活,又是梳妝打扮又是上下拾掇,把姑娘打扮得天仙似的,又經過層層審看眾人皆滿意,高高興興送她上了轎,可年末到了終點撩開蓋頭一看,天仙卻已不是先前那副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