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押題(1 / 3)

在美術生們都在焦急的等待校考成績的時候,郭小明已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去了。

如果她真的沒有通過上海美術學院的校考,她還可以憑自己的學習成績上一所自己喜歡的學校。

4月初的時候好消息傳來,郭小明如願通過了上海美術學院的校考。

。郭西傑和趙素榮聽到這個消息後喜不自禁。隻要自家女兒文化課成績過了特長生要求的本科線,自己女兒就妥妥的是上海美術學院的學生了。特長生要求的分數線本來就比普通考生低100多分,自家女兒本生又是文科班的第一名,可以說,自家女兒閉著眼睛考考應該也可以過文化課的本科線。

那麼自家生意到底要不要向上海發展迅速被提上日程。

汪海峰首先表示同意,畢竟他本來就是上海人,如果郭家的生意真的發展的上海的話,他就可以家庭和事業兩兼顧,不用再擔心家裏逐漸變老的父母。

丁磊也同意。雖然從到郭家上班之後他就幾乎跟自己家裏斷絕了關係。可他那極品後媽天天打著各種幌子過來跟他哭窮要錢。他要是不給了,後媽就各種一哭二鬧三上吊,不勝其煩。如果他帶著老婆孩子往上海去了,相信他後媽伎倆再多也使不出來。當然,自家老爸將來的贍養費他肯定是會支付的。

朱強和鄭治有些猶豫,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現在他們一月穩定收入好幾百塊錢,家裏的地裏頭隨便種點糧食和蔬菜,基本上一年根本沒有什麼開銷,碰上休息日工還可以找朋友喝個小酒,聊聊天。這樣的生活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他們夢想中要過的日子,外頭再好能比自己的家好嘛。

邵博、湯兵舉雙手雙腳讚成。他們本來就是首都人,見慣了大城市的繁華和機會,若不是因為魯老,他們可能說根本不會在一個小縣城停留幾年的時間。雖然郭家的生意在y縣首屈一指,可放眼全國可以說是滄海一粟。如果郭家的生意能踏足上海,他們也就成見證郭家成長的重要人物。

魯老已經是接近80歲高齡的人了,在y縣呆了幾年他逐漸開始喜歡上了這個縣城。雖然這個縣城不大,可民風淳樸,又是九朝古都,有很深的曆史文化底蘊。何況,隨著年齡的增大,他越發懶得動彈了。考慮到這點,郭西傑專門給他安排了一樓的一棟房子,又給他請了一名樸實勤快的保姆,他覺得他就在y縣養老也不錯。大城市那些都是年輕人的天下,他這一把老骨頭還是別去湊熱鬧了。

趙素榮本來就是喜歡往外跑的人,再看到父女倆從上海帶回來的照片,心早就不平靜了。外頭那麼大,她已經都是40歲的人了,活動的地方基本都是在這小小的縣城,為什麼不出去看看呢。再說了,她還特意問自家閨女了,上海生活節奏快,那裏的很多人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選購各種商品上,而是喜歡一站式購齊所有的東西。超市在上海同樣是可以開的。自家閨女還鼓勵她,最好把超市開成連鎖,隻要是提起超市,就能想到自家。聽得趙素榮熱血沸騰的,恨不得現在就殺到上海,開啟更為寬廣的生意道路。

郭西傑本身就是一個膽大,有闖勁兒的人,要不然當年也不會依托借別人的幾百塊錢發家。可是最重要的顧慮還是自家老娘已經七十幾歲了,都說父母在不遠遊,他這一去上海,肯定對老娘有諸多方麵的照顧不上。

田樹英知道這個事情之後直接拍板:“去吧,咱老郭家就沒有孬種。再說了,我現在都活了七十幾了,啥大風大浪都見識郭了,那老二和老五敢不養我,我多的是法子治他們。還有,現在不是都有電話和手機嘛,我老婆子打電話就可以給你告狀了,怕什麼啊!”

郭西傑顧慮的問題還有一個,如果全家人都去上海的話,老大女兒和老三兒子的上學問題怎麼解決?郭小明告訴他,如果自家再上海辦企業並且雇傭工人十人以上,每年按時繳納稅費,可以把自家姐姐和弟弟的戶口轉到上海去。(上海這時候外地務工人員子女想要上學還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不像2000年以後,攢居住證幾分才能上學,辦個上海居住證都難以登天。多少外地務工人員不得已隻好把孩子留在老家,讓自家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的。)何況,姐姐今年正好要初中畢業了,憑姐姐這學習成績,轉到上海高中去,妥妥的能考上國內四大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