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幾年,我研究過各種各樣的成功者,當然,也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失敗者。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那些成功者,諸如企業家、職業經理人、暢銷書作家、電影導演等,他們在能力和知識背景上,並沒有體現出過人的天賦來,甚至在某些方麵,尚不及那些失敗者。但是,他們卻成功了。並且,他們的成功路線看起來非常清晰,甚至可以用簡單來概括。
我認識一位年輕的職業經理人,他現在的薪水應該是國內前10名水平的。在我研究他的職業經曆時,我發現他用了8年時間,換了3份工作,就達到了現在的地位,用“神速”形容不為過。我很好奇,就向他討教:“當你第一次跳槽的時候,你怎麼知道新平台的發展會讓你滿意?”
他笑著說:“其實,第一次跳槽我是下了很大決心的,甚至是不情願的。因為對於當時的我來說,第一份工作帶給我的報酬和成就已經很不錯了,薪水比第二份工作的起薪還要高呢,並且當時的老板對我也非常器重。但是,你知道,盡管做出選擇並不容易,但我還是想到更大的平台體現價值。於是,我就寫了辭職信。”
我仔細思考他的話,確實是這樣。巴菲特放棄了職場高薪的機會,選擇了投資創業,才有了今天的巨富;比爾·蓋茨放棄了哈佛大學繼續深造的機會,選擇了IT創業,才有了今天的微軟;坎菲爾德在大學教書的同時,選擇了寫作這條路,才有了暢銷書《心靈雞湯》,等等。
選擇,看來是多麼神奇的事情!做出選擇,選擇正確,並堅持下去,造就了多少成功的人。當然,事業上的正確選擇隻是通向幸福的一個方麵,往大的方向說,人的一生處在不斷的選擇之中。可以說,人生曆程就是一個人的選擇曆程。不是嗎?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工作、交友、戀愛、健康,每一個層麵都是我們選擇的結果。就像那位職業經理人,選擇對了,就會順風順水,選擇錯了,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跑到黑。
但是,選擇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出的一件事。因為選擇,我們舉棋不定,躊躇萬分;因為選擇,我們左右為難,優柔寡斷。
在人生的岔道口,若你選擇了一條平坦的大道,你可能會有一個舒適而享樂的青春,但你就會失去一個很好的曆練機會。
在眾人的評價聲中,如果你選擇跟在大家後麵,你也許會覺得安全,但你就永遠走不到前麵。
麵對挫折,如果你選擇找借口或逃避,你可能會暫時地放鬆,但你就難以再有長進。
人際交往,如果你選擇遠離不喜歡的人,這是人之常情,但你會因此失去一些人脈資源。
工作中,如果你選擇得過且過,你的確會感到輕鬆,但你今生就難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機會麵前,如果你總是被動選擇,你會省去很多風險,但也因此失去了大好的發展機遇。
麵對生活中的種種誘惑,如果你選擇去追求、去占有,你看似得到了許多,卻被累得寸步難行。
情緒來時,如果你不加控製,你可以獲得一時的宣泄,事後卻往往會後悔莫及。
……
選擇決定了我們一生的成敗和優劣。選擇仿佛是我們的身影,仿佛是豎立在我們人生曲折道路上的一塊塊路標。有的路標嚴峻地出現在何去何從、前途未卜的十字路口上,這是人生決定性的時刻。決定性的時刻需要正確的、不可回避的、勇敢的選擇,因為我們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決定著我們的命運,都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在我們的人生中沒有什麼比正確選擇更重要了。
然而,我們所需要的這些正確的選擇,卻往往是我們心底裏不願去選的。也難怪,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都有“避重就輕”的心理,誰願意專門與自己作對,逼自己不自在呢?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人們越是遲遲不願去做的選擇,越是蘊含著成功和幸福的秘密。雖然選擇它需要你付出艱辛的努力,但你會因此而獲得一個截然不同的輝煌的人生。
麵對未來,你是甘願隨波浮沉,還是想要引領自己的生活呢?如果你選擇後者,那麼就從今天開始,勇於接受挑戰,做個敢於選擇的強大者吧!
感謝為本書提供素材的:肖冉、任昆、王君飛、馬飛、秦嬌嬌、邱香寶、杭三妹、白秀英、安全、高玉榮、張曉榮、盧寧、李小虎、周海華、史平、馮旭、張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