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野犛牛居住在深山野嶺裏,它們在一頭雄壯的犛牛王的領導下,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一天夜裏,牛王口渴得厲害,悄悄外出飲水,一不小心跌下山崖,一隻角不幸折斷了。
天亮了,犛牛群突然發現牛王的頭上缺少了一隻角,不知為什麼,私下議論紛紛。牛王覺得解釋此事不太好意思,便一笑了之。
可是犛牛群卻顯得更加不安起來,胡亂猜想,捕風捉影。
一頭小犛牛自以為很聰明,他有板有眼地分析道:“你們知不知道牛王為何改變自己的形象?犀牛是地球上最威猛的動物,它不是隻有一隻角嗎?我想它一定是仰慕犀牛的威猛,才這麼做的。既然牛王都這樣做了,我們一定要緊跟牛王,和牛王保持一致!”
當天夜裏,犛牛群緊急行動起來,統統折斷了一隻角。
早晨,牛王看到全部犛牛都變成獨角,真是大吃一驚,而且莫名其妙。它焦急地詢問道:“大夥發瘋了?你們怎麼都成獨角了,誰叫你們做出這樣的蠢事?”
小犛牛鼓起勇氣回答:“大王,是你首先帶頭變成獨角的,我們以為新潮流時興獨角呢,所以連夜掀起獨角運動……”
牛王恍然大悟。它歎息這荒謬來自盲從。
盲從竟然會將缺陷當潮流,可謂荒謬至極。而我們不也常常鬧盲從的笑話嗎?就像我們看到街上一群人都抬頭望空,我們也會駐足觀望,心中不免尋思大家究竟在看什麼。實際上,隻有第一個人才真正知道原委,他隻是想抬頭止住鼻血罷了。
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你的立場
堅持你的立場,不盲從他人的主張,才會得到真理的眷顧。
蘇格拉底教導弟子從來都不是直言相勸,而是把深刻的道理寓於典型的事例中,讓弟子們自己去體會。有一次,眾弟子向他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照例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大家坐下來,他用手指捏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味道。”
然後,他回到講台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味兒?”
有一位學生舉手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甜的味道!”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台,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過了片刻,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當中,他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這一次,除了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微笑著。
可是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個假蘋果,什麼味道也沒有。”
人都有一種從眾的心理,麵對外界事物做出判斷時,盡管一開始擁有自己的主場,可一旦周圍持反麵立場的人多了,甚至是呈一邊倒的時候,他就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從而心理的堤岸崩潰了,轉而改變立場。盲從竟是如此的可怕,會讓你放棄自己的立場,轉投其他,盡管真理原本站在你的一邊。打破盲從的軌跡,堅持自己的立場,真理才能夠眷顧你。
盲從終將一事無成
盲目追隨他人,最終會導致一事無成,枉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