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一種從眾的心理,麵對外界事物做出判斷時,盡管一開始擁有自己的主場,可一旦周圍持反麵立場的人多了,甚至呈一邊倒的時候,他就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從而心理的堤岸崩潰了,轉而改變立場。盲從竟是如此的可怕,會讓你放棄自己的立場,轉投其他,盡管真理原本站在你的一邊。打破盲從的軌跡,堅持自己的立場,真理才能夠眷顧你。
經驗不是真理
借鑒別人的經驗沒有錯,但絕不可將經驗奉為指導行動的金科玉律。
一艘遠洋海輪在一次遠洋航行時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裏,幸存下來的船員拚死登上一座孤島。
接下來的情形更加糟糕,島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充饑的東西。更為可怕的是,在烈日的曝曬下,每個人都口渴得難以抑製,水成為最珍貴的東西。
盡管四周都是水,可誰都知道那是海水,海水又苦又鹹,根本不能用來解渴。
這些人惟一的生存希望是等到下雨或有過往船隻發現他們。但是沒有任何船隻經過這個寂靜的海島,而且也沒有任何下雨的跡象,周邊除了海水還是海水。
漸漸地,這些生存的船員支撐不下去了,他們紛紛渴死在孤島上。
當最後一名船員快要渴死的時候,他實在忍受不住撲進海裏。“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
船員喝完海水,一點兒也感覺不出海水的苦澀味,相反覺得這海水十分甘甜,非常解渴。他心想:也許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覺吧。他靜靜地躺在島上,等著死神的降臨。
可是過了很長時間,他一點兒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船員非常奇怪,於是他每天靠喝海水度日,終於等來了救援的船隻。
後來,人們化驗這裏的海水時才發現,由於有地下泉水的不斷翻湧,這兒的海水實際上完全是可以飲用的。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曆?靠前輩、老師的經驗生活著,把他們的經驗奉為指導行動的經典指南,對其深信不疑而不願有絲毫的突破,最終禁錮了思維而將自己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困境。
盲從隻能使你一事無成
如果盲目地聽從別人的意見而沒有主見,就會犯和這隻布穀鳥一樣的錯誤。
布穀鳥要蓋一幢房子,它又拾木棍又和泥,累得大汗淋漓。這時,一隻麻雀飛過來,落在房場附近。它見布穀鳥在蓋房子,就說:“布穀鳥哥哥,你這是要蓋房子嗎?”布穀鳥抬頭一看是麻雀,就笑著回答道:“麻雀老弟,你說得很對,我正在蓋房子。”麻雀說:“布穀鳥哥哥,我看這房場不好。”布穀鳥不解地問:“為什麼?”麻雀說:“這兒正是路邊,你下蛋、抱崽,容易受傷害呀!”布穀鳥吃驚地問:“是嗎?”麻雀用肯定的語氣回答道:“當然是這樣的!”布穀鳥說:“謝謝你!”它覺得麻雀的話很有道理,就決定不在這兒蓋房子了,而移到森林深處的大樹上蓋房子。
布穀鳥又拾木棍又和泥,累得大汗淋漓。這時,一隻貓頭鷹飛了過來,落在房場附近。它見布穀鳥在蓋房子,就說:“布穀鳥弟弟,你這是要蓋房子嗎?”布穀鳥抬頭一看是貓頭鷹,就笑著回答道:“貓頭鷹哥哥,你說得很對,我正在蓋房子。”貓頭鷹說:“布穀鳥老弟,我看這房場不好。”布穀鳥不解地問:“為什麼?”貓頭鷹說:“房子蓋在樹上,位置太高了,風可以刮掉它,雨可以淋濕它,雷電也可以擊毀它。”布穀鳥吃驚地問:“是嗎?”貓頭鷹用肯定的語氣回答道:“當然是這樣的!”布穀鳥說:“謝謝你!”它覺得貓頭鷹的話很有道理,就決定不在這兒蓋房子了,而移到大樹的下麵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