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一直在“得”與“失”的天平上經曆著平衡到失衡的過程。對於索取的欲望總是放任不管,任其肆意膨脹,而又害怕失去已經實現的願望。然而,天平之所以能夠平衡,是因為一頭放的砝碼與另一頭放的物體等量,隻有學會放棄一些東西,才能使人生的天平保持平衡,不會傾斜。
隻有放棄眼前,才能立足長遠
無論眼前的利益多麼誘人,都應該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隻有放棄眼前的小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益。
一個年輕人十分希望自己能在社會上取得一番不凡的成就,但他屢屢碰壁,一事無成。於是,他來到一個富翁的家裏,向對方請教成功的訣竅。
富翁弄清楚了青年的來意後,什麼也沒有說,隻是轉身從廚房拿來了一個大西瓜。年輕人有些迷惑不解,不明白富翁要做什麼,隻是睜大眼睛看著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塊。
“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的利益,你會如何選擇呢?”富翁一邊說一邊把西瓜放在年輕人麵前。
“當然選擇最大的那塊!”年輕人毫不猶豫地回答。
富翁笑了笑說:“那好,請用吧!”
於是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了年輕人,自己卻吃起了最小的那塊。當年輕人還在津津有味地享用最大的那一塊時,富翁已經吃完了最小的那一塊;接著,富翁很得意地拿起了剩下的一塊,還故意在年輕人眼前晃了晃,然後又大口吃了起來。
其實,那塊最小的和最後那一塊加起來要比最大的那一塊分量大得多。年輕人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開始吃的那塊瓜雖然沒有自己吃的那塊大,可是最後卻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麼富翁贏得的利益自然要比自己的多。
最後,富翁對年輕人語重心長地說:“隻有放棄眼前的小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益,這就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急功近利是人性的一麵。許多人貪圖小便宜,往往為眼前的小利益而迷惑,殊不知在得到的同時卻往往失去了更多。生活中,我們常常被眼前利益的絢麗外貌蒙住了雙眼,寧願一直低頭享受那片刻的短暫歡愉,也不肯抬起頭望望遠方,去尋找更大的空間。隻為眼前利益的人,受人性所限,隻會陷入庸人自擾的無邊煩惱;惟有立足長遠的人,才能突破人性的瓶頸,活出智慧人生。
短視隻會自絕後路
短視的人,不明白眼前的利益常常披著美麗的外衣,卻有著邪惡的本質。
一個農夫養了一隻小狗。每天農夫要到田裏勞作,小狗就會在家忠實地守護著主人的財產。尤其是夜裏,小狗更是恪盡職守,替主人看護家門,以防賊人闖入。主人善待小狗,小狗忠於主人。
一天晚上,農夫和家人早已經熟睡,隻留下小狗守在門外。這時候一個小偷躡手躡腳地走近農夫家,然後翻過圍牆,跳進庭院。狗兒看見有個黑影閃過,發覺有人闖了進來,於是大聲地吠叫起來。
小偷看到狗一直叫個不停,恐怕驚醒主人,壞了他偷東西的計劃,於是從口袋中拿出一塊麵包丟到狗的麵前,然後輕輕地對狗說:“噓!別再叫了,這塊麵包給你吃。”
狗看了小偷一眼說:“你的企圖我還會不清楚嗎?你給我麵包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別把主人驚醒,好讓你順利偷走主人家的財產。可是你想錯了,如果你偷走主人的所有財產,並且將他們一家人都殺了,那麼,我自己也將無法活下去了。我的職責就是要叫醒主人,告訴他們有陌生人來侵犯。我不能隻顧眼前的利益而不替將來打算,更不會為了一塊麵包而丟掉自己的性命!”說完又大聲吠叫起來,小偷就這樣被嚇跑了。
人在貪圖某些小利益的時候往往將期望僥幸的人性展現得淋漓盡致。這種取小失大的行為是不足取的,正好給了別人抓空當兒趁機下手的機會。寓言中忠實的小狗清晰地認識到貪圖眼前小利益的嚴重後果——主人財產被盜,主人被殺,自己也無法生存。它沒有被“麵包”所誘惑,不但保住了主人的財產,也使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相比之下,人類又做了多少隻顧眼前利益而自絕後路的傻事呢?明智的做法,就是在關鍵時刻,放棄僥幸的心理,避免來自人性劣根的幹擾,學會全局思考,果斷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為長遠作打算
在選擇時目光短淺,就會失去很多本應得到的美麗事物。
三隻不同的動物被一個人關進了三個不同的籠子。人對動物說:“我可以滿足你們每個動物一個願望,請說吧!”
浪漫的袋鼠說:“我要一隻美麗的雌袋鼠。”
貪吃的兔子說:“我要很多很多的核桃。”
勤奮的鴿子說:“給我一大疊信紙和一支筆吧!”
三年以後,人決定放它們出來。
第一個衝出來的是兔子,它抱著一大堆核桃,大喊道:“給我砸開!給我砸開!”原來幹硬的核桃殼使它無法享受到核桃仁的美味。接著出來的是袋鼠,隻見它懷裏抱著一隻小袋鼠,雌袋鼠拉著一隻小袋鼠,還有一隻小袋鼠跟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