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遼國日漸強盛,他們開始垂誕大宋的錦繡河山,經常在邊境發起戰爭。開始,宋朝有大將楊繼業帶著七郎八虎鎮守邊關,遼兵來一回,敗一回,楊家將殺得他們抱頭鼠竄。遼王不甘心,就暗中買通宋朝的奸臣使壞,那奸臣都是賣國求榮的主,收了人家北國的錢,就變著法兒害楊家。楊家將一個心眼在前方打仗,哪顧得上防背後的暗箭,沒支撐多少年,就戰死的戰死,被害的被害了。北國的遼王盼的就是這一天,楊家將死後,他們一聲令下,沒幾天工夫,幾十萬大軍就超過邊關,攻到黃河邊上。他們揚言要“活捉宋天子”,占領大宋的江山。
遼王手下有個姓張的先行官,弟兄八個,名稱“八大王”。過去他帶兵攻大宋,沒少吃楊家的虧,每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這次他又當先行官,就決定要報往日的仇。他把大兵往黃河岸上一駐,就讓軍師寫了個戰表,送往宋營。那戰表上寫了二十一個字:“張長弓,騎駿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為尊,單戈敢戰。”
這意思明擺著,北國的先行官瞧不起大宋,戲弄宋朝的文武百官沒人敢來應戰,叫他們趕快投降。
這事還真應了,宋朝的皇帝一看戰表,就嚇軟了。
為啥呢?往日北國來犯,不用請,楊家將就會領兵出戰。現在,能征善戰的楊家將們,都被他聽了奸臣的話,殺的殺了,斬的斬了,沒人去退遼兵了。平時阿臾奉承的奸臣們,一看大事不好,一個個都裝病不上朝了。他的皇位坐不穩了,能不害怕嗎?這節骨眼上,後悔往事,已來不及了。可好好的江山,一仗不打,就送給北國遼王,他也不甘心啊!宋天子心急如火,在龍廷上轉過來磨過去,忽然想起佘太君還活著,想去找佘太君想點辦法。但他有愧楊家啊,心裏怕見佘太君。萬般無奈,宋天子隻好把臉一抹拉,叫了幾個太監跟著,去天波府求情說好話了。
佘太君忠心報國,並不記前仇。她接過北國送來的戰表一看,哈哈笑了。為啥呢?因為那“八大王”都是楊家的手下敗將。他們寫那樣猖狂的戰表,是嚇唬無能膽小的奸臣哩!佘太君當著皇帝的麵,叫七郎八虎的妻子們鋪紙研墨,把大筆一揮,寫了一張應戰表。那應戰表也是二十一個字:“長弓斷,賊馬寒,魑魅魍魎;八小鬼,鬼鬼為祟,不堪一擊。”
寫完後,佘太君讓穆掛英抱出楊家的帥印,“啪”地蓋了個紅印,就讓人送到黃河北岸的遼營去了。
遼國姓張的先行官一看應戰表,嚇得魂飛九霄。他知道赤膽忠心的楊家女將,沒有因為死了丈夫而記恨宋天子,還在保大宋,急忙報告了遼王,連夜拔寨,跑回去了。
戚繼光智懲倭寇
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沉重地打擊了氣焰囂張的倭寇,但是他們不滅,總是個禍患。戚繼光一邊練兵,一邊留心倭寇的動靜,決心除掉這個禍根。倭寇每次上岸搶掠的時候,總是手裏舞著倭刀,比較凶猛。戚繼光了解清楚之後,就叫士兵和百姓沿著江邊挖了三道壕溝,又叫他們砍來好多好多又粗又長的竹竿,竿頭削得又細又尖,個個拿著竹竿操練刺殺。
過了幾天,東南風起來了,戚繼光把士兵和百姓分成兩隊,他親自帶領一隊伏在第一道壕溝裏,叫他的副將帶領一隊伏在第二道壕溝裏,個個手執竹竿,等候倭寇。不一會兒,倭寇來了。船一靠岸,一群倭寇張牙舞爪,大吼大叫,舞著倭刀衝殺過來。等他們衝到壕溝跟前,戚繼光把旗子一揚,士兵和百姓們舉著竹竿朝倭寇就刺,碰到胸膛刺胸膛,碰到臉刺臉,碰到喉嚨刺喉嚨,把倭寇刺得哇哇亂叫。戚家將的竹竿長,刺得到倭寇;倭寇的倭刀短,隻能砍到竹竿砍不到人。雙方刺呀、砍哪,打了一會兒,有的倭寇被刺死了,有的倭刀卷了口,竹竿也越來越短了。這時,戚繼光把旗子一擺,壕溝裏的人跳出來,直往後跑。倭寇以為他們打敗了,就在後麵追,等他們追到第二道壕溝時,溝裏又伸出一排竹竿照著倭寇就刺,這樣又刺死了一批倭寇。二道溝裏人又往後跑,倭寇還是跟著追。倭寇追到第三道壕溝時,戚繼光領的一隊人,老早就換上新竹竿等著了。在第三道壕溝旁邊打了一會兒,倭寇越來越不行了,想回頭逃跑,戚繼光把旗子一揮,兩隊人一齊上,把倭寇圍在當中,轉著圈兒往裏刺,最後把倭寇都刺倒了。倭寇屍橫遍野,戚繼光叫人就地埋了,堆起了一個墳,叫“倭子墳”。這個消息傳到小島上,島上的倭寇嚇得連夜逃走,再也不敢來行凶作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