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打春(3)(2 / 3)

第二天,賽西施發現玉梳子好好地放在梳妝盒上,她心裏很是狐疑,很長時間不敢去動它。有一天夜裏,她終於憋不住了,不由自主地來到梳妝台前,拿起梳子輕輕地梳理起頭發來。奇怪的是,她的頭發經這把梳子梳理後更加烏黑發亮,而且還散發著一股香味。她很興奮,不停地梳理。結果,烏黑的頭發梳成了白發,再梳時,連白發也沒有了,脫落了,賽西施成了光頭。以後再也沒有長出頭發。

從此以後,就留下了女人不敢在夜晚照著鏡子梳頭的習慣,怕掉頭發,怕把頭發掉光。

半夜不能吹奏樂器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種瓜的老漢,叫王丘,他膽子很大,人們都叫他“王大膽”。王大膽的老伴沒有給他留下一男半女便下世了,他孤身一人,以種瓜為生。

王大膽在瓜棚中閑著沒事,便以笛聲打發著一個又一個夜晚。在一個月色明朗的夜晚,王大膽不知不覺地吹到半夜,忽然間,一個怪物從西南方向朝著瓜棚迅速奔來,刹那間就到了他跟前。王大膽定睛一看,原來這個怪物,身如小山,腿似樹幹,臉青眼亮,血口如盆,齧露著的牙齒猶如鐵錐一般,鼻孔大如喇叭,身體寬得把瓜棚堵得嚴嚴實實。這麼大的鬼怪是王大膽從未見過的。他倒吸了一口冷氣,在一陣慌亂之後,定下神來與鬼對峙著。這時,那鬼開口說:“讓我也吹吹。”王大膽心想,可以借鬼吹笛子的機會給他一槍,不死也夠他受。拿起放在身旁的火銃槍,把槍筒伸過去,說:“你吹吧,把這筒子插到嘴裏吹。”鬼噙住槍筒,剛想吹,王大膽一扣扳機,隻聽“啪”的一聲,鬼被打得一溜煙跑了。

鬼雖然跑了,但王大膽心想,鬼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還會找他算賬。到了晚上,王大膽不敢睡在瓜棚裏,就在棚後的豆秸堆下睡覺。鬼果然來了,見棚內無人,氣得一腳踢翻了瓜棚,看見棚後有一堆堆的豆秸堆,心想,他一定藏在豆秸堆裏,便一排排、一堆堆往過踩。就在鬼踩過一排後,王大膽偷偷地溜到已經踩過的豆秸堆裏。鬼踩完豆秸後,認為把王大膽已經踩死了,就呼叫一聲走了。王大膽總算保住了性命。從那天晚上以後,再也不敢半夜吹笛了。後來,人們將王大膽的遭遇引以為鑒,也不敢在半夜裏吹樂奏曲,生怕將鬼引來惹出麻煩。流傳時間久了,就成為一種習俗被沿襲下來。

不怕虎發威,單怕貓洗臉

龍州地方鬧虎患,州官就從鄰縣請來幾個武藝高強的獵人來幫忙。有一個獵人,隻身一人,背起鐵鉤就上山了。他找到老虎洞後,對著洞口大聲叫喊起來。老虎正在睡覺,忽然聽見外麵有人叫喊,便撲了出來。獵人低頭彎腰,虎肚皮貼著他的後背撲過去了,他背上的鐵鉤正好劃在老虎肚子上,劃出一條長長的口子,老虎倒地死去了。後麵上山來的人一見老虎死了,就將老虎抬回城裏,州官設宴犒勞獵人,大家正喝得高興時,突然闖進一隻野貓,叼起一條魚就跑。獵人雙目圓睜,舉拳便打,野貓輕輕一閃,跳到另一張桌子上,獵人緊追不舍,一連打翻了好幾張桌子也沒有碰到野貓一下。最後,野貓跳上房梁,把叼來的魚吃得一幹二淨,獵人站在下麵,無計可施。野貓吃完魚後,用爪子洗了洗臉,順著房梁走了,走得無影無蹤。獵人此時卻羞得無地自容,悻悻地離開了龍州。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本事再大的人,也有失手的時候,而且往往是在小事上遭到失敗的。

陝北民間則認為:家中有貓洗臉是兆示著將有親人或客人來臨。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這句話在民間流傳很廣,但其出處卻知者不多。清末庚子年間鬧起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又被稱為“義和拳”。河北滄州是義和團興起的地方,這裏的壇主叫做“潘二爺”,雖然年逾花甲,但卻精神矍鑠,並且見多識廣。新入壇的一個拳師名叫李勇,武藝雖然高強,隻是經驗不足。在一次打天津英租界的時候,潘壇主對李勇說:“洋人有洋槍,不能硬攻,要智取。”但李勇卻說,憑咱們的武藝,還怕他洋槍。戰鬥開始後,洋人用洋槍攻打義和團,盡管義和團的勇士們個個十分勇敢,但終究敵不過洋人的洋槍,戰鬥失敗了,李勇也負了傷。失敗後的李勇感慨地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後來,這句話就成為一個經驗之談。

沒良心

傳說,魯班有兩個徒弟,一出師就看不起師傅了,甚至連師傅也不認了。這兩個徒弟正在為一戶人家幹活時,恰好魯班路過那裏,看見了他們並走上前去,兩人假裝沒看見。魯班沒有說什麼就回家了,並用木頭做了兩個小人,放在門口。

有一天,這兩個徒弟路過魯班門前時,看見兩個小木人正在哧啦哧啦地拉鋸開料,感到非常奇怪。他們見四周無人,便偷偷地上前量了木人的尺寸,回去以後,照著尺寸仿造了兩個小木人。誰知,小木人是做出來了,但卻不聽他們的使喚,整天在那裏一動不動。兩人沒辦法,隻好去找師傅魯班請教。魯班問:“你們量過尺寸沒有?”兩人說:“各個部位都量了,尺寸一點都不差,小木人的模樣也和你的一樣。”魯班又問:“你們量過心沒有?”他倆說:“沒有。”魯班歎了口氣並語重心長地說:“沒有量(良)心,是不能成事的呀!”兩人聽了後,很慚愧,請求師傅原諒他們。

老頭子

相傳,在一個盛夏時日,酷暑難當的紀昀正打著赤膊編纂《四庫全書》,不想乾隆皇帝突然駕到。衣冠不整見皇帝,就犯欺君之罪,更何況如此赤身裸體呢,於是,紀昀慌忙到桌子底下躲了起來。誰知他的這一舉動早被乾隆看見了,示意左右不要做聲,並在紀昀藏身的桌前坐了下來。過了許久,紀昀實在憋不住了,又聽見外麵全無動靜,桌子有圍布遮著,他什麼也看不見,搞不清皇上究竟走了沒有,便偷偷伸出一個中指,低聲問他的同事說:“老頭子走了沒有?”乾隆聽見紀昀稱他是“老頭子”,心想,這回非要他紀昀說清不可,看他怎麼辦。便大聲喝道:“誰在這裏放肆,快滾出來。”

紀昀聽見乾隆叫他出來,也就不得不出來了。乾隆說:“你為什麼叫我老頭子,如果不說出個道理來,嗯……”紀昀隨口答道:“陛下是萬歲,該稱‘老’,又是一國之首,當然是‘頭’,三是天子者,‘天之驕子也’,這是對皇上的至尊稱呼呀。”乾隆又問:“你伸出中指是什麼意思。”“紀昀遂伸出一手,動了動中指說:“這個代表‘君’,天地君親師的君,不管從左邊數起,還是從右邊數起,天地君親師,中指仍是君。”乾隆明白紀昀是在詭辯,但難得他有這樣的急辯之法,便恕他無罪。

喜鵲叫吉

喜鵲叫吉的由來是因其名有一“喜”字,加之其音清脆悅耳,故而被人們視為吉祥喜慶之鳥。民間廣為流傳的“喜鵲枝頭叫,定有貴客到”、“喜鵲叫,親人到”等民諺,就說明了喜鵲叫吉征兆的說法。民間俗信認為,如果在正月初一這天,尤其是清晨,有喜鵲於房屋周圍鳴叫,這家人在一年之內就會很吉利,將有喜事來臨。民間還將喜鵲編入到愛情傳說之中。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被王母拆散後,隻限他們於每年的七月七日在天河邊相會一次,但天河遙隔,二人難以相會,喜鵲同情他們的遭遇,就承擔了搭橋任務,使他們如願以償。因此,民間有慶賀結婚喜日時,常以喜鵲登枝的畫來點綴新房,以圖幸福吉祥。

虎頭鞋

虎頭鞋是由我國漢民族的民間故事演化而來的。據《中國民俗傳說故事》中所雲:從前,在楚州金河岸邊有一位善良的擺渡者,名叫楊大。在一個風雨天裏,楊大幫助了一個討飯的老奶奶。老奶奶送給楊大一張小畫,畫上是一個正在繡虎頭鞋的姑娘。楊大把畫貼在船艙裏,沒想到晚上回來時,姑娘竟然變活了,跑上岸來,與楊大結為夫妻。可是,一到白天,姑娘又回到畫上去了。一年以後,他們有了一個寶貝兒子叫小寶。消息傳出以後,王知府起了壞心,將那張畫搶去掛在衙裏的牆上。到了晚上,畫上的美人隻是流著眼睛,就是不下來。小寶七歲那年哭著向楊大要媽媽。楊大說,畫是老奶奶送的,興許她能幫你找回媽媽。小寶聽了,穿上虎頭鞋朝著老奶奶走去的南方跑去。四十九天後,小寶在一片森林的湖岸邊看到七位仙女在洗澡,最小的仙女就是小寶的媽媽,媽媽告訴小寶,自從知府搶了畫,她就離開了凡間,要想讓媽回家,就得找知府評理。說罷,用湖水抹了抹小寶的虎頭鞋,飛走了。小寶到了知府衙門,知府想用小寶來騙下畫中的姑娘。就讓小寶來到畫前,媽媽見到兒子就從畫中走了下來,知府則想去抓姑娘,小寶虎頭鞋上的虎活了,變成了真虎,一口叼起王知府往深山中跑去了。楊大一家人團圓了。人們喜歡給小孩穿虎頭鞋就是用這一傳說故事來祈求吉利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