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4)(2 / 3)

秦昭王有一位丞相叫甘茂,很有才能,在別國的挑撥下,秦昭王對他產生了懷疑之心。甘茂得知這一情況後覺得自己再留在秦國是很危險的,所以逃到別國避難去了。後來秦國澄清了事實原委,仍然封甘茂為上卿,並以相印迎他回國。但甘茂仍未釋其慮,至死也沒敢回到秦國。

秦王嬴政繼承王位以後,甘茂的孫子甘羅已經十二歲了。甘羅寄居在呂不韋家中,被稱為“庶子”。

秦王嬴政繼位時,呂不韋的權力很大。當時的秦國已經有了統一六國的“連橫”思想,也就是“遠交近攻”的戰略。在這一戰略思想的指導下,秦國派蔡澤出使燕國,在三年中發展了兩國關係,燕國也派出太子丹來到秦國當人質,以表示兩國之間的信任與友好關係。後來,秦國又要派張唐去燕國當丞相,以促使燕國與秦國形成合作關係後夾攻趙國。但張唐不願去燕國當丞相,他對呂不韋說:昭王時我曾奉命攻打趙國,因此趙國很仇恨於我。我若到燕國去,又必須經過趙國,所以,我覺得我去燕國是不合適的。

呂不韋聽了以後很不高興。張唐走後,甘羅看見呂不韋一臉不高興的樣子,問他為什麼麵有不悅之色。呂不韋說,我派張唐去燕國當丞相,他不肯去,所以不高興。

甘羅說:讓我去給張唐說一下。

呂不韋沒把甘羅放在眼裏,對他說:你一個毛孩子家,怎麼能幹成這樣的事情。

甘羅說:“項橐七歲就能給孔子當老師,我都十二歲了,怎麼不行,你不讓我去試一試,就斥退於我。”呂不韋隻好答應了。

甘羅見了張唐後說:你和武安君比起來,誰的功勞大?張唐說:當然是武安君的功勞大。甘羅又說:你覺得應侯和文信侯相比,哪一個更專權。張唐說:當然是文信侯。

文信侯就是呂不韋。武安君就是秦國大將白起,他曾經為秦國攻下七十多座外國城池。應侯是範雎,曾經擔任過秦國丞相。範雎與白起不合。有一次,應侯範雎與昭王商議,讓白起率兵去攻打趙國。白起卻稱病不出。應侯便上疏秦昭王,先免了白起的官職,不久又在杜郵(今陝西鹹陽市)害死了白起。

甘羅對張唐說:“將軍明知自己的功勞沒有白起大,而當今的文信侯又比當年的應侯更專權。當年應侯要白起伐趙,他不合作,就殺了他。現在,文信侯要你相燕,你又不去,我擔心你還不知要死在什麼地方。”

張唐沉思良久後說,我是非去不可了。

張唐啟程之前,甘羅又向呂不韋借了五輛車,親自去拜見趙王。他對趙王說:你聽說燕國太子丹到了秦國的事嗎?趙王說,聽說了。甘羅又說:你聽說張唐要去燕國當丞相的事嗎?趙王說,聽說了。甘羅便給趙王作分析:從燕國太子丹入秦和張唐相燕這兩件事來看,說明燕國和秦國之間是沒有分歧的,這樣一來,他們兩國就要聯合起來攻打你趙國。大王,你有危險啊。趙王問甘羅,這可怎麼辦。甘羅說:我看你不如先給秦國割一些地,這樣可以取得秦國的信任,把燕太子退回燕國,使他們兩國之間不和,然後你與秦國聯合起來攻打燕國,趙國就安全了。

趙王果然聽了甘羅的話,先割五座城池給秦國,又去攻打燕國,從燕國奪取了三十六個縣,並將其中的十分之一又送給了秦國。

甘羅就是這樣一位聰明絕頂的孩子,將國家大事運用得得心應手。這一史實,陝北民間卻另有說法。

相傳,甘羅的爺爺甘茂很有才學,凡國家大事依甘茂所言必定成功,相悖則受挫。因此甘茂在秦國朝野上下呼聲很高,這樣也就引來一些心術不正之人的誹謗、誣陷,在秦昭王麵前進讒言說甘茂有野心於社稷江山。秦昭王起初有些不相信,後來別的國家為了除掉甘茂,以防秦國強大起來後對自己不利。也製造謠言說甘茂給某國提供了國家情況,與某國關係密切,這些都是秦昭王用人不當才迫使甘茂這樣做的,他這是為自己留條後路。這些話通過秦國的讒臣們吹到了秦昭王的耳邊。秦昭王心想,甘茂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才能比誰都高,他要真心謀起王位來是唾手可得的事情。秦昭王有了疑慮,但如何除掉他,自己又沒有任何理由,便召來一幫讒臣給主意想辦法。主意果然有了。

第二天上朝以後,秦昭王對甘茂說,朕近日心情不好,有些急火攻心,夜來夢一仙人對朕雲,本王之疾要食用七個公雞蛋方可痊愈,你聰明蓋世,才華出眾,一定能為朕找到公雞蛋,醫治疾病。

甘茂聽後心想,這哪裏是要為他治病,分明是要我的命。世上哪有公雞蛋呢?甘茂也深知秦昭王的為人,他殺人從不需要理由,表麵上還顯得很平和。雖然萬般無奈,卻不敢當麵抗旨,便應承了,退朝回家。

甘茂回到家中後憂鬱萬分,在府中不停地踱步。甘羅見爺爺麵帶愁容,心神不安,心中也不好受,便問爺爺有什麼為難之事,自己能為爺爺解除煩惱。甘茂心想,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尚未涉世,說與他也是白說,沒有理會。甘羅再三催問,甘茂無奈地說,說給你聽,你也辦不了,不要說你辦不了,世上也沒人能辦得到。甘羅說,爺爺不說出來,怎知孫兒辦不到。甘茂很疼愛自己的孫子,心想,自己即便為此事掉了腦袋,也讓孫兒知道自己是為什麼死的,便將上朝之事說了一遍。

甘羅聽後說,這分明是昭王要置爺爺於死地的伎倆,此事不可等閑視之,要想個萬全之策。甘茂說,又何嚐不是呢?甘羅分析了事情的嚴重性後對爺爺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甘茂問,往哪走。

甘羅說,哪國都可去得,隻是不能留在秦國。

甘茂問,為什麼?

甘羅說,昭王之所以要害你,一則因他妒才而不容你,另則因別國的挑撥,使他有了疑心。別國的挑撥是害怕你留在秦國,幫助秦國強大起來而對他們不利,這是他們挑撥的目的,也是他們想得到你的目的,所以,你到哪去都很安全,他們也歡迎你去。

甘茂說,要到別國去需要好幾天的路程,我如何能逃脫了昭王之手。

甘羅說,你今夜動身,明日由我上朝與昭王周旋,可以為你贏得時間。

甘茂於心不忍,但又無奈,心想,我走後諒昭王對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也不會下毒手,何況昭王所妒的是自己而不是孫兒。便收拾行李連夜逃離了秦國。

第二天上朝後,文武百官應卯聽點。當點到甘茂名下時,甘羅出班應卯。秦昭王一看是一小孩站立在殿下,便問,你是誰,甘茂呢?甘羅漫不經心地說,我是甘茂之孫甘羅,因爺爺昨日下朝後產下一子,正在產期,不能臨朝,又恐誤了朝廷大事,所以遣我前來候聽聖旨。說完,朝廷內哄然大笑起來。

一陣笑聲後,秦昭王問甘羅,生兒育女自古就是女人之事,豈有男人所為之理!

甘羅反問,養雞下蛋自古就是母雞天職,焉有公雞下蛋之理。

秦昭王一聽此言大驚,原來小甘羅是為昨日朝事替爺爺而來。一時無語對答,殿內啞無聲息。一些人為小甘羅的聰明才智感到驚奇,一些人為小甘羅的性命擔憂。殿內靜得出奇,令人窒息。

一陣寂靜後,秦昭王發話說,昨日早朝我命你爺爺為朕尋找公雞蛋,其實是想試他一下才思,但他卻應允了,沒想到竟然引出你這樣一位天下奇才,真乃國家之幸也。免你爺爺無罪,官位俸祿不變,每日來朝議事。

甘羅一聽秦昭王免去爺爺一切罪行後,立即跪在丹墀謝罪說:爺爺恐難尋來公雞蛋而獲罪於身,已於昨夜離開秦國到他國暫避去了,甘羅替爺爺謝龍恩。

秦昭王一聽,甚是驚訝,甘羅小小年紀尚且將事情安排得完美無缺,實在令人佩服,就說,朕任你為丞相,代你爺爺行事,等他日後回來,你爺孫二人同朝為相,輔佐朕統一天下。果然,秦昭王命人攜相印迎甘茂回國,但甘茂恐有不測,客死他鄉。

甘茂沒有回來秦國,使秦昭王有些放心不下,又對甘羅的聰明才智感到擔憂,便起了害甘羅之心。

一日朝事已畢,眾臣退去,秦昭王獨留甘羅於殿上,閑談起天下珍品之事來。昭王問甘羅,天下什麼最好。甘羅說:“珍饈百味離不了鹽,花言巧語離不了錢。”

昭王說:“此話怎講?”

甘羅說:“天下美味如果沒有鹽來調味,再好吃的東西也是淡無味道。人們花言巧語的目的是為了一個‘錢’字,正如古人所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鹽和錢在世上被視為上好的東西。”

昭王一聽,小小年紀竟懂得如此深奧的道理,此孩不除,乃秦國之禍。便下令,將鹽這一美味予甘羅盡情享用。

昭王哪裏是讓甘羅享用,分明是想將他處死。命人不停地往甘羅嘴裏塞鹽顆,塞不下去了就用筷子往下捅。甘羅先覺得苦澀難耐,漸漸便失去了知覺。突然,哄的一聲倒在地上。隻聽晴天一聲炸雷響過後地上火花四濺,西麵一殿角被劈了下來,頓時,大雨傾盆而降,頃刻,地有浮水三尺,漂著甘羅的屍骸在殿外打轉。

秦國朝野被這突如其來的天水嚇呆了,齊齊跪在地上向上蒼祈禱。天帝憐憫百姓,收了雲雨後又廣施法力將鹽精吸取後朝甘羅身上一撒,甘羅的屍骸停在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