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仰望蒼天,淒然道:“我們分手已有多年了,隻不知他又雲遊何方了。他曾考中過進士,但是不願在官場為生,以後隱居江湖,來去無蹤。他足智多謀,與各地反清會黨交往甚密,這個人是位了不起的英雄,你下山若見到這個師叔,請他務必到九華山上,我在圓寂之前但願再見到他。”
董海川點頭稱是。
晚上,董海川又去小蓬萊遠香齋去找呂飛燕。齋內無人,書案上墨跡淋漓。在一塊白絹上留有呂飛燕的手跡,上麵是一首小詩:雪意淒其心惘然,九華舊歲已如煙。願隨君去連廣宇,無奈恩情牽不斷。
這時,翠珠走了進來。
董海川忙問:“小姐呢?”
翠珠眼睛腫得桃兒一般,怔怔地說:“她到蓬萊島上去了。”
董海川趕忙下樓,踏著碎雪來到湖邊,拽過一條小船,跨了上去,搖動雙槳,徑直奔湖心劃來。
原來呂飛燕已從師父那裏得知自己與董海川一同下山的消息,此刻正處於極度矛盾的境況中。她是多麼希望能和自己愛慕已久的人一同下山啊,這種夢不知做了幾回,如今她的這一願望實現了,可是眼望著年已百旬白發蒼蒼的師父,這位把自己拉扯起來的慈祥老人,那顆狂跳的心又仿佛靜止了。
她想起師父與她相處的一幕幕情景:九華山的春天來了,師父領著她在山腰采集五顏立色的野花;有一次小飛燕溜出道觀,在山裏摘野果子吃,碰到一隻凶猛的土豹,土豹朝她撲來,這時師父正好尋到這裏,一掌劈死野豹,把她緊緊護到懷裏。過年了,師父讓道士們回家探望雙親,師父喚飛燕一起吃年糕,可是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她,最後師父終於在蓬萊島呂四娘墓前發現了她,她已熟睡多時。師父脫下道袍把她裹起來,輕輕地抱到船上……
可是如今呂飛燕就要離開養育自己多年的師父,她怎能不徘徊呢,此刻她又一次來到了母親墓前,向母親的英靈哭訴……
董海川已經走到呂飛燕麵前,呂飛燕竟沒有察覺。董海川輕輕拂去呂飛燕身上的飛雪,呂飛燕這才發現他,一下撲到他的懷裏,嚶嚶地哭起來。
過了一時,董海川緩緩道:“師父年事已高,如果失去你,精神將大損,你還是留在山上吧,等師父圓寂後,你再下山找我。”
呂飛燕哭得更厲害,她的雙肩猛烈地搐動著。一忽兒,她揚起淚臉,說:“我想來想去也是這個主意。”
董海川說:“要是師父不同意呢?”
呂飛燕說:“我們假意一起下山,我送你一程後再返回道觀,師父也奈何不得。隻是,苦了你了……”說著又把頭埋到董海川的懷裏。
第三天,碧霞道長在雲集園內擺下筵席,把道士等都請來入座,共有一百餘人。道長讓董海川、呂飛燕坐了上座。
翠珠這幾日也心神不安,眼看與相處多年的飛燕姐姐分別,心裏不是滋味,此刻坐在呂飛燕後邊,兩隻水杏眼隻是發怔。道長此時穿了一件嶄新的煙色道袍,上麵鑲著金雲團,發髻梳得非常齊整,他對眾人說:“今日咱們為海川和飛燕餞行。”說著叫人從東南後殿取出那柄雞爪鴛鴦鉞。遞與董海川:“海川,這是祖傳之物,你已掌握它的用法,今日拿去吧。”
董海川接過雞爪鴛鴦鉞。道長又為董海川和呂飛燕各敬一杯酒。呂飛燕將酒一飲而盡,離開坐席,脫下黃金袍,露出紅衣紅褲,抽出鴛鴦劍。董海川定睛看她,真有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含愁透憂,猶如西子捧心;欲泣欲啼,宛似昭君出塞。
呂飛燕喝一聲著,便在雪地上舞起來。那劍上下翻飛,宛如白雪紅梅又生新枝。
翠珠在一旁看了,有點著急。她知飛燕心緒不佳,方才又多喝了幾杯,英尺她酒後失態,有失體麵。於是也脫下白銀袍,露出翠衣翠褲,喊一聲好,抽出寶月劍,與飛燕對舞起來。這翠珠渾身雅豔。雙眸翦水明如燭。真是九天仙女從天降,月裏嫦娥出廣寒;可憐一塊無瑕玉,埋入深山空對雁!
呂飛燕與翠珠對舞,把看舞的人們驚呆了,但見一個似雪中紅梅,一個如白絹嵌珠;雲蛇雨風,舞不盡纏綿情意;鴛鴦寶月,難舍難分向誰訴!二人舞罷,輕拭汗水,跳到一旁。董海川細觀雪地,竟無一個明顯痕跡,原來飛燕和翠珠使的是“踏雪無痕”功,董海川暗暗稱奇。
筵席散後,董海川收拾行裝,把“秋風落葉草”寶刀和雞爪鴛鴦鉞放入背囊之中,把《易卦》寶書束於腰間,碧霞道長和翠珠送呂飛燕和董海川走出觀門。送了約摸三裏遠,碧霞道長對董海川說:“我也不遠送了,師父還要送你最後一個‘頭紮’,要用我這個頭,往你身上撞一下,你若能收下這個禮,我也放心了。”
董海川道:“師父請便。”道長拉開架勢,一招“野馬闖槽”,朝董海川一頭撞來。董海川來一招“蒼龍擺尾”,忙將身子閃開,道長的頭已然擦著董海川的衣服,將旁邊的一塊石碑撞得粉碎。
董海川猛然省悟:這是師父在教誨我“天外有天”的道理。道長和翠珠又送了一程,然後依依難舍地回觀中去了。
呂飛燕和董海川來到九華山腳,董海川勸呂飛燕回觀。呂飛燕淚眼汪汪道:“我念師父多年養育之恩,侍奉師父盡終,盡一番孝心。此次不能與你同行。江湖風多浪急,武林猛獸出沒,你要多加保重!”
董海川也潸然淚下,慨然道:“千裏明月,星心相印。”
呂飛燕摸索著從懷裏掏出一個錦匣,裏麵有一柄精巧玲瓏的鴛鴦劍,也就四寸長,鋒利無比。她把雄劍交給董海川:“這是父母的遺物,我把雄劍送給你,我留下雌劍,作為定親之物。”
董海川小心翼翼接過雄劍,揣進懷中。
二人道別後,董海川走了一程,忽覺背後風響,一抬手,接住一支飛鏢,鏢頭上插著一張詩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