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漸漸暗淡,今夜並非良辰,月兒無星無伴,在迷茫的淡霧裏遊蕩,仿佛怨氣女鬼的輕紗,一層一層覆蓋住人心本性的一麵。
“阿彩,天色已暗,你這要去哪?”魂闌山腳下的湖邊,一收魚網的老漁夫甚異之。
這夜已深,娃娃可是又想惹出什麼禍來?
“大叔,我這會要去魂闌山辦點事兒。”楠彩雲堅定道,一抹泥糊的臉,把破碎的衣服紮緊。
話說魂闌山並不太遠,隻怪自個腿短,身上有傷,這一走就天黑才到山腳。她打心底害怕獨自一人上山,更別說此刻月夜朦朧,心總被攪著難受。望著遠處迷茫無影的魂闌山,可真是丟了她半條魂的害怕。
“胡鬧!你可知魂闌山上有何不幹淨的東西?你若上山,便是那山中鬼怪的口中食,別說活著回來,這屍骨都不能見著。”
老漁夫可不是鬼話連篇嚇唬不懂事的孩子,魂闌山確實如他所說。
村裏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故事不少,真實案例也多得甚多。一些山上打柴的農夫一去而不回,有道行的道長來此行符作法,說這魂闌山陰氣寒中,凡夫俗子不可入內。多年來,無人敢上山,且離山越遠越好,隻剩下一些漁夫平日山腳打魚,但必定天黑回家,否則會被妖孽所挾。
楠彩雲自是知道的,總聽街頭的老乞丐講關於魂闌山的鬼故事,她甚是害怕鬼魂這東西。以前在尼姑庵裏,楠卿尼禪常警告自己不可去魂闌山,那是丟魂的地方。
霧籠罩,陰森森。
楠彩雲望了望山上的路口,見那窄小的泥路被樹木纏繞,隱隱約約蜿蜒如同蟒蛇。連成年人都會毛骨悚然,何況一個八歲的女童。
“你可還要去?”漁夫又問,把網背在了背上,準備離開此地。
“去!為……為何不去……”楠彩雲支吾開口,此刻的語氣顯然比剛才膽怯了多,她糾結地把懷裏的饅頭更加摟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區區鬼魂能奈我何?
決定之事何來反悔之說?此事性命關天,她不可怠慢,病人之病,憂人之憂,救人之心不可無,若山中真如他人而言的危險,那麼她此刻該救的靈狐便性命垂微。
想起那日禍災,尼姑庵裏的靈狐逃到了魂闌山,楠卿尼禪臨死前說:“彩雲,人生旅途,清風明月不關情,是非成敗心頭譜。身無道行,危機四伏,倘若立足於三界不難,靈狐深處危險之地,野獸橫行,妖魔若吸取它的法力,後果不堪設想。你必須找到靈狐,日後它必定會助你一臂之力。”
她既答應楠卿尼禪,不可讓她在天之靈失望。她在尼姑庵見過靈狐兩次,倒是弱弱無能、手無付雞之態。絕不讓它成了餓鬼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