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一個下午,坐在電腦前想寫點東西,可一時不知從哪兒著手。黃瓜已啃完兩根,茶水都喝掉兩壺了,臭汗像蟲子一樣從耳根後緩緩向下爬著,都快流成一條小溪了。心裏總像有個精靈在奔撞,使人激動,讓人煩躁,仿佛期待著佳麗與你共枕同眠。但總在焦慮的等待,一時找不到宣泄的出口。
屋外的天空是鉛灰色的,太陽的烈焰像垂簾聽政的慈禧,雖然見不到麵,那悶熱的淫威讓人心焦。誰家陽台上用麥稈編成的螞蚱籠裏的螞蚱“吱吱”叫個不停,仿佛在向這個夏天抗議、呐喊,要自己的自由。樓下有幾個小孩在用爛磚頭塊砸著一灘水,“啪”一聲,便砸出一陣天真的狂笑,誰家大人吼了一下,孩子們麻雀般散開。頓時外麵什麼聲音也沒有了,死一樣寂靜。可我心裏依然有東西在流淌,在奔騰。
我打開書櫥,倒騰著一本本書,似乎在外麵受了別人的氣,回來在自己家人跟前發火,想拿書來發泄。可翻著翻著,心裏倒慢慢平靜下來。那一本本有著性格的書,不就是這幾十年在不同心境下結交的一個個好朋友嗎?和他們的相知相識,直到彼此擁有,相互見證著思想的發展軌跡,也把玩著感情世界裏的喜怒哀樂。和書朋友的緣分,能寫幾十集電視劇呢。這本書是初戀失戀時買的,那本書是工作不順心時買的……噢!還有這一本是用第一筆稿費買的。徜徉在書的海洋裏,我這個書櫥簡直成了我人生的“百寶箱”了。它不但是我智慧的源泉,而且是我感情的光盤,更是我宣泄的家園。
書這麼多,可我真正讀的沒幾本,正像妻子經常罵的,你買書隻是為裝門麵。是啊!說到讀書,我常常臉紅,一本書往往是翻幾頁就扔下了。別人說個什麼,自己還滿以為知識淵博,可以說上一套一套的。但過後,再去翻書才知道自己不隻了解的是點皮毛,甚或像培根老先生說的為裝潢而讀書是欺人,我成了以訛傳訛的騙子了。我時常為之而汗顏。有朋友上家裏來,常驚異地問:“這麼多書,你都看了?好家夥,真有學問呢!”我紅著臉支吾著:“沒,沒,沒有。”友人用力砸了我肩膀一下說:“有知識的人就是謙虛。”這時的我,就像赴好友的宴,吃到快結束時,發現碗裏有一個蒼蠅。心裏特膩歪,可有口不能說啊,做人的尷尬往往是自己的無知所釀成的。
人一生都在為享受而奔波著。什麼是享受?各人有各人的詮釋,各人有各人的方式,但真正永久的享受就在讀書裏。安·特羅洛普說的好:“愛讀書是一種十全十美的享受,別的享受都有盡頭,而讀書給人的享受卻是長久的。”我想:我人生的所有享樂應該定位在讀書上,也希望有識之士有同樣的定位。
屋子外麵開始下雨了,身上的汗也凝滯了,我的心裏也豁亮起來。翻開一本泰戈爾的詩集,靜心研讀著,在泰戈爾創造的美妙世界裏徜徉,此刻的心境,那才叫真正的享受人生呢!
2004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