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1956年1月,全國掀起社會主義改造高潮,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當《人民日報》還在告誡人們,“不要為了加速改造而盲目合並企業”時,北京在幾天內,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1956年1月11日、12日,北京手工業也奇跡般地完成合作化。北京街頭巷尾,人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跑步進入社會主義”了。1月15日,北京各界群眾2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慶祝改造勝利大會。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出席大會。1月下旬,上海不甘落後,急起直追,幾天內,也宣布完成全行業公私合營改造。緊接著武漢也宣布幾天內完成全行業公私合營改造。接下來全國各個城市全行業公私合營都采取以往政治運動的常見方式——先是政治動員部署,然後召開大會,積極分子上台表態,批評落後,最後在口號聲中大會落幕。接著人們敲鑼打鼓上街遊行,慶祝全行業公私合營順利完成。
八
1956年5月1日,金時、永樂、永業、新德數家鍾廠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正式成立“公私合營所城造鍾廠”。該廠注冊商標“寶”字,隸屬於省輕工業廳。所城造鍾廠成立大會上,所城商幫歡聚一堂。黎明、鳳英、郝虎、玫連、恨冬、大貴、二貴、王田、楊龍、舞曼、杜遠才、劉萍、黎芳、玉罡、吳一章、朱掌門、王掌門、麻子、鐵蛋、“雙飛”、大柱、春生、老鄭、鑽天猴、老七、老八談笑風生。新任市委書記和省輕工業廳王廳長(原所城市委書記)到會祝賀。新任市委書記走到麥克風前,揮著手,道:“同誌們,國家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是國家資本主義的高級形式。這個形式大致經過個企公私合營和全行業公私合營兩個階段。個企公私合營是在私營企業中增加公股,國家派駐幹部(公方代表)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由此引起企業生產關係多方麵的深刻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一,企業由私方所有變為公私共有,公方代表居於領導地位。二,私方失去企業經營管理權。三,企業盈利按‘四馬分肥’原則分配。具體說,就是合營企業應當把全年盈餘總額在繳納所得稅以後的餘額,就企業公積金、企業獎勵金、股東股息紅利三個方麵依照下列原則加以分配:第一,股東股息紅利加上董事、經理和廠長等人的酬勞金,共可占全年盈餘總額的25%左右。第二,企業獎勵金參酌國營企業的有關規定和企業原來的福利情況適當提取。第三,發付股東股息紅利和提取企業獎勵金以後的餘額作為企業公積金。今天,所城製鍾全行業公私合營大會召開標誌著所城製鍾業已經進入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國家對私股的贖買改行‘定息製度’,統一規定年息五厘,生產資料由國家統一調配使用。私方除定息外,不再以管理者身份行使職權。他們要在勞動中逐步改造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新任市委書記講話結束對參會人員深鞠一躬。會場響起熱烈掌聲。新任市委書記到主席台就座後,省輕工業廳王廳長走到麥克風前,道:“同誌們,現在國家已經全麵介入經濟生活。國家介入經濟生活後,反對工商業資產階級在與國家做生意的過程中占國家的便宜,更何況資產階級的剝削和超額利潤本來就是社會主義所不能接受的。現在全國範圍的全行業公私合營已基本完成,加上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對國營工業企業建設的強力支持,國家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1955年,在工業總產值中,國營工業所占的比例由1954年的59%上升到63%。合作社工業所占的比例由1954年的4%上升到5%。公私合營工業所占的比例由1954年的12%上升到 16%。私營工業所占的比例則由1954年的25%下降為16%。全國私營工業有3000多戶轉為公私合營。在商業方麵,全國共有18萬戶私營商店轉為公私合營商店和合作商店。統計資料顯示,在純商業機構的商品零售總額中,國營商業、合作社商業、公私合營商業所占的比例由1954年的74%上升到82%。與此同時,農村的公私合營也已展開。1955年,以批判‘小腳女人走路’、‘右傾保守思想’為先導,全國農村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到1955年底,已有不少省、市實現農業合作化。占全國總農戶64.9%的農戶加入半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這個高潮的到來,意味著有五億人口的農村最終拋棄資本主義道路,進一步割斷資產階級與農民的聯係,從根本上改變國內階級力量的對比,從而使資本主義失去發生和發展的基礎。”王廳長講話結束對參會人員深鞠一躬。台下歡呼雀躍。播音器傳出社會主義好的歌聲。會場上,情緒激動的人們振臂高呼:“社會主義萬歲!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接下來,黎明代表金時造鍾廠上台表態。黎明表完態後,玫連代表永樂造鍾公司上台表態。玫連表完態後,永業、新德等鍾廠的代表上台表態。大會最後,人們敲鑼打鼓上街遊行,慶祝所城製鍾全行業公私合營勝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