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九五一年(3)(2 / 3)

偽軍:1.能吃苦。2.不守紀律,和國民黨俘虜差不多。想逃跑,偷東西,隨地大小便。3.不講話,不坦白,軍官隱瞞身份,狡猾。4.傻裏傻氣是些“愣頭青”。文化水平低。美軍使用偽軍,都是衝鋒在前,退卻在後。

美軍普遍的思想是到東亞來遊山玩水的:“日本、朝鮮有美女、酒,風景好。”到朝後即遭遇殘酷的戰爭,表示前途渺茫,厭戰,賭博,投骰子,打撲克。有時我們打到他們跟前了,頭才從睡袋裏伸出。家裏來信隻希望早點回家,不再當兵。每打完一次仗,便給家裏寫信報平安:“我幸運地被中國人俘虜了,過著安舒的生活,不像你們想象的戰俘生活……”要求廣播。痛罵美國政府,罵麥克阿瑟、罵杜魯門。還給我們提意見:“快打,快點抓住麥克阿瑟老家夥。”“要大選了,再不選杜魯門!”由幾件事也可說明美軍的士氣:俘營裏,他們竟討論如何分死者遺物、鋼筆等;夥夫做一鍋生飯一鍋熟飯,生飯大家不吃,要吃熟飯得拿錢買;有次戰役,有些新情況,美軍有整排集體投降者。

對我誌願軍作戰英勇、頑強十分佩服。

趙玉姬:女,三十二歲,“八一五”她家分了地。夫婦二人平時耕地,冬、春打獵。一九四八年時曾打一虎、三豬獻給金日成。金與其二人合影,趙夫婦將照片懸掛家中。戰爭開始,她夫婦拿出照片,組織了七十多人打遊擊,後發展至二百多人,靠繳獲槍支武裝自己。一次夫下山偵察,過約定時間仍未回,趙即化裝成老婦下山去偵察,見村外有一群敵兵,細看還架有絞台,見她丈夫處險境,被捆在旁。便用自動步槍打一梭子,斃敵五人,她又換一地方打一槍,敵散開驚逃,她共打死美軍十三,李偽軍五個。救出丈夫。獲得朝鮮人民最高勳章。

金崗山,景美麗,有樹,其根可刻煙鬥。

平壤座談會慰問工廠時,最後廠支部委員長送我們禮物,其中有一煙鬥,係前任委員長樸錫鈞之遺物。樸八歲當工人,死時僅四十六歲。在廠勞動積極,超產完成任務。選為勞動模範,當選勞動黨支部委員長,平壤撤退後,他留下搞地下工作,被捕,被敵挖耳、挖眼、割鼻、剮、打,逼他供出組織,他英勇不屈,壯烈犧牲。

這煙鬥是一九四六年,他去金崗山療養時購置的,他很喜歡它,一麵抽著煙,看著煙雲給人們講述金崗山的美,講祖國的可愛。

樸所在的工廠有二十八年的曆史,日帝統治時建,廠房很壞,多是童工(八至十二歲),不準回家,一年隻發一次薪。解放後現工人增至一千四百人。工廠發展這麼快,本來要到一九五年十二月完成的任務,但到去年八月就完成了兩年計劃的百分之一百一。勞動黨起了大作用。樸起了大作用。

這個廠出了三個有名的英雄:

金玉信、唐雲實(參加羅馬尼亞國際職工會議)、林春花。三人均獲最高人民議會功勞勳章。

中朝友誼:

1.毛澤東的紀律和金日成的號召:

誌願軍某部駐地,群眾送青菜,我軍不收群眾不肯走,我指導員講:“我們是毛澤東的戰士,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隻喝朝鮮水和曬朝鮮太陽。”群眾說:“我們是金日成的人民,金號召我們支援誌願軍。”

朝群眾還送豬肉給誌願軍,怕不收,便把肉切碎,進廚房問:“做什麼飯?”突然就把鍋揭開,把碎肉一下倒入鍋。

我誌願軍見朝群眾有困難,便說:“三弟(指朝鮮),別害怕,有大哥、二哥在你旁邊!”

2.朝鮮有位同誌,在我自衛戰爭時,為修橋扛鋼軌,在獨軌橋上,來回搬運,直到任務完成。這一故事,鼓勵著我鐵道兵的全體同誌,都爭立國際功。

敵投一定時彈入洞四十米,大家爭著進洞,一朝鮮老養路工崔象周,先進洞,將定時彈擺順,我數同誌才進洞將彈搬出。

鐵路員工的事跡:

1.某車站負責人王桂榮立特等功。

三月十四日十一時,敵機襲擊一小時,沿鐵路丟下很多定時炸彈,他見有帶降落傘的定時彈在橋上枕木之間夾著,他便向朝鮮人民借來菜刀,一人砍斷枕木,另二位同誌扶著炸彈,但炸彈還是掉在水裏。他又下水把炸彈拖離鐵路五十米。三人同時立了特等功。

2.修電線,架電線,敵機來仍抱電線杆不下來,敵機稍遠即搶修。某次兩架線員正架電線,敵投彈煙霧遮天,始終未下杆,隻互相鼓勵問情況。

3.某車站負責同誌指揮大家搬運物資,他發現了定時炸彈,為不影響大家的工作,他未吭氣,用身體遮住炸彈,隻讓大家趕快搬運,直到工作完了,才講這裏有定時炸彈。

4.鐵道兵某部副排長王國璋:冬天,見定時彈丟在水裏,他下水去摸,未摸著,又二次下水才摸著,用繩捆了,往上拉,拉了一半又掉進水裏,他又第三次下水捆好,才拉上來。

5.二月七日在沸流江橋山洞,洞口上有一定時彈,洞內軌道上又有一定時彈。洞內停有軍用列車。劉維可,青年團員,先入洞,但搬不動(一顆定時彈有五百公斤),吳同山繼入洞,二人合力才將彈拉走。另一戰士拉走洞口的炸彈。

6.共產黨員劉煥發,冬天修橋,破冰才能打樁,但冰打開水便湧上來,人泡在水裏,工作完了,人便凍僵了,但仍堅持了一夜,工未完,排長見他凍得厲害,讓他回去休息,走到半路,他哄排長說:“把東西丟在現場了。”排長說:“你去找。”他返回工地又幹了一天。

赴朝慰問後思想總結:

一、我的收獲:

從抽象地想象朝鮮戰場的情景,到具體體驗得到比較正確的現實的認識,解決了以下一些問題:

1.具體了解了我誌願軍在朝鮮戰場作戰,並取得勝利。

2.了解了朝鮮人民如何在美帝瘋狂轟炸、殘忍屠殺下堅持鬥爭,和如何生活的。農民照樣春耕,工廠照樣開工,學校照樣上課,商店照樣營業。

3.思想上的主觀樂觀思想及與美帝作戰的神秘的思想,得到了批判。

4.更明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關係,更感到中國人民的偉大。

5.必須加緊後方的宣傳教育工作。自己的工作作風更應克服疲遝鬆懈,更應努力工作,生活上更應儉樸。

二、我的工作估計:

1.勝利完成了中國人民所交付的慰問任務。二十天內均完成了大隊、分隊所交給的任務,並抓緊一切可能的機會進行慰問工作與收集材料。

2.思想總的情況,始終是積極、樂觀的。

三、我的缺點:

1.對馬高委亞(維吾爾族)、謝茂恭(民間藝人)幫助尚嫌不夠。

2.在新的環境下工作的主動性雖有,但亦不夠。

3.腳生了瘡那幾天,精神負擔很大,頑強性不夠。

4.敵機轟炸,我隊有傷亡時,想到主觀原因方麵多,忽視了主要的方麵(忽視了美帝發動戰爭)未作全麵認識,政治上的鍛煉與銳敏不夠。

同誌們的意見:

田:我看老王總是以老幹部眼光看的,經驗多,修養高。

徐:同意老王自己的意見,對於四分隊問題,主張檢討最激烈的是王、陳和我三人,埋怨的態度,政治上修養不夠。

在照顧馬、謝工作上做得是好的。

馬:一路對我照顧很周到,不是不夠。在行軍上、工作上沒偷懶、躲避現象,都是自己主動。

在防空上他處處小心,開始以為他膽小,可是往後走,遇飛機多了,我也增加了經驗,才了解到並不是他膽小,是過去戰爭中的經驗,才叫我處處小心的。

開始工作在第三營,以後分開了,一開會,我講演便沒有翻譯了,便由汶石做翻譯(馬先把要講的內容事先告訴我,開會時,馬用維語,我用漢語,效果還不錯)。照顧我們沒缺點。

我看他和同誌們相處沒缺點、錯誤。

姚:老王直爽,不論有什麼意見就提出來。

陳:警惕性高,也很沉著。

老謝:他為我擔心真不少。

陳:任務很重,表現沉著,細致。對四分隊問題,習慣老一套先檢討主觀,當時應該多從鼓勵大家著眼。

同意以上意見。行軍中以身作則,照顧別人很周到,表現出有鍛煉。

徐:有兩位同誌對老王有老幹部的感覺,即有新老之分,今後應注意。

陳:我感到並不是他和我們有距離。我覺得他經驗多,警惕高但不急躁。平常愛靜,但容易親近,很熱情。

田:無新老之感。老練沉著。

訪問預計:

第一,朝鮮國土現今的麵貌,美帝在這裏用炸彈、用火毀滅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1.重要的有名的建築。

2.非重要的建築(說明美寇瘋狂的程度)。

3.美帝破壞所達的麵積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