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黃竹坑小巴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玉賢先生
榮譽園地
作者:湯佳佳 張素娟
陳玉賢先生於1984年與一些股東共同創辦了黃竹坑小巴服務有限公司。作為香港專線小巴的服務公司,該司主要負責鴨脷洲區內及連接灣仔的路線,其中一半為過隧道線路,一半為鴨脷洲本島線路,為鴨脷洲本島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隨著油價和保險費用的逐年提高,在經營上遇到一定的困難,但他一直堅持著,希望服務更多的居民。同時,他還擔任了多項社會職務,尤其關注香港區潮人聯會的發展,並在南區組織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社會活動亦給他帶來極大的滿足感與快樂感。
【陳玉賢先生,祖籍揭陽,1984年與股東共同創辦了黃竹坑小巴服務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時至今日,有15台小巴運營,主要服務鴨脷洲區內及連接灣仔、銅鑼灣的路線。現任香港南區道路安全委員會委員、鴨脷洲街坊福利會理事、香港區潮人聯會常務會董兼南區幹事長等多項社會職務。】
經營小巴,雖艱難仍堅持
早在1984年,陳玉賢先生與一些股東共同創辦了黃竹坑小巴服務有限公司。“當時,一共有26個股東,由每個股東合資一萬元創辦了黃竹坑小巴服務有限公司,後來由於公司流動資金較少,漸漸地,一些股東紛紛撤資離開,如今,僅有6個股東。”陳玉賢先生介紹道。
當時,在一些股東紛紛離開時,陳玉賢先生沒有離開,他相信自己的選擇,認為既然決定做這一行,就要一直做下去,困難和壓力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如何排除困難,讓小巴經營走上正軌。
最初,公司是由股東們每個人貢獻一部小巴,繼而將這些小巴聚集在一起,就這樣,黃竹坑小巴服務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了。據陳玉賢先生介紹,之前的線路和現在的線路基本相差無幾,主要服務鴨脷洲區內及連接灣仔、銅鑼灣的路線。並設有36、36A、36X、37、37A、38、36R等線路,而36R為36X專線小巴的支持線路,基本都從鴨脷洲的平瀾街發車,經過香港仔隧道,達港島區的銅鑼灣、灣仔等地。其中也有部分線路是貫穿鴨脷洲本島線路。“經過香港仔隧道線路和鴨脷洲本島線路差不多各占一半。”陳玉賢先生補充道。
如今,黃竹坑小巴服務有限公司有15台小巴繼續運營,每日穿梭在港島與鴨脷洲本島之間,極大地方便了鴨脷洲本島居民的出行,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隨著競爭力度的加大,公司麵臨著一些困難,畢竟,黃竹坑小巴服務有限公司規模較小,和一些大公司相比,在線路上略顯不足。“大公司線路相對較多,如果某個時段沒有乘客,可以直接轉到其它路線去支持,靈活性相對較高,而我們則不行。因為線路相對較少,即使沒有顧客,還是得定時開車。”陳玉賢先生說:“特別是現在的城巴實行優惠政策,今年一月份至五月份有回贈,即乘坐城巴出行,返程給予2元港幣的回贈。而城巴單程是4.7元港幣,回程減少兩元,也就是回程隻需2.7元港幣。而我們小巴來回是8元港幣,這樣乘客寧願多走一段路去乘坐城巴,而不願乘坐我們小巴。”
誠然,外界的壓力讓陳玉賢先生經營的小巴公司困難重重,但是他仍然堅持著,希望將便利帶給鴨脷洲本島的居民。而現時給公司的另一重困難則來自日益增長的油價和保險費。“一台車一年需5—6萬元港幣的保險費用,以及公司每年要支付幾百萬港幣的油費,這樣算下來,幾乎每年在車上耗費的保險費及油費就高達400多萬。”相比“SARS”時的困難,其實現時困難更多,因為“SARS”期間,保險費和油價沒有現時高,“SARS”期間,油價每月為15萬港幣左右,而現時則每月高達25-30萬港幣,而保險費用差不多增長了一倍。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員工資也相對提升,相比之前,人工工資提升了5%—10%。在保險費、油費、人工費逐步提升的今天,可以想象,黃竹坑小巴服務有限公司經營十分困難,每年都要虧損近一百萬,幸好公司有自己的物業,不用繳納租金,並將樓上的物業出租,這樣可以稍微減少虧本程度,而陳玉賢先生也希望黃竹坑小巴服務有限公司一步步繼續成長。其中,他希望政府對小巴行業有一定補貼,在油價和保險費上稍微傾斜,而不是像現在,完全自負盈虧。如此,小巴行業得以很好地發展,間接帶動相關行業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