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做人不生氣,做事不受氣——從零開始學自我保護術(1 / 3)

小心天上的餡餅,會砸壞你的頭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隻有當你付出了同樣多的東西,你才可能收獲同樣多。可是很多時候,有些人偏偏喜歡投機取巧,以為自己可以不用付出任何勞動,就能等到天上掉的餡餅。

年輕人要明白,世上任何給予都不是白給的,本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即便有,到口的也未必都是肥肉。

天上不會掉餡餅,這是一句對心存幻想、貪小便宜者的忠告。自古以來,人們也明白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然而當“餡餅”真的就掉在你麵前的時候,不少的人還是落入這美麗的陷阱。為什麼呢?有人說是因為騙子過於可恨、過於狡猾。不錯,騙子固然可恨,但他們騙人的伎倆卻不見得有多麼高明,隻要稍加分析就能發現漏洞。大多數騙子都不過是利用了人們貪圖小利和期望不勞而獲的渴望,當麵對巨大誘惑時,人們難免會對這些誘惑心存幻想,總是期望奇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於是,就抱著試試的態度走進了別人精心布置的圈套,生活中也就在不斷地上演著那麼多上當受騙的故事。

一個老太太收到了一封信,信裏有一張獎券,這個老太太就把獎券刮開,一看中了一等獎:500萬元。下麵有兌獎電話,老太太心想打個電話又沒什麼損失,於是照上麵的電話打了過去。一個女的接的電話,聽說老太太中了獎,她比老太太還高興。叫老太太出個稅,也就是500萬元的2%,老太太想比起這500萬元來,這10萬塊不算什麼,於是到銀行把這個稅打到了指定的賬戶上。接著,那個大公司又打電話要老太太捐點錢給希望小學,一會兒又說他們搞錯了,是500萬美元,要老太太補交個稅……最後,老太太那“500萬美元”沒拿到手,反而給那個公司打了68萬元人民幣去。在68萬元交了後,老太太仍沒拿到那所謂的500萬美元,老太太醒悟了,報了案。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後立即著手調查,結果在把這些騙子抓獲歸案。在破案的過程中,公安人員發現受騙的人還真不少,範圍也很廣,全國範圍內都有。

其實此類騙局已經不知發生多少次了,但還是有人上當受騙。如果我們不貪小便宜,那騙子的騙術再高明,我們都不會上當的。天上掉餡餅,不是圈套就是陷阱!即使掉了,也會砸壞你的頭!

單純的人在社會上行走,如何認識陷阱、避免踏入陷阱是不可以不知道的。如果你光明正大、腳踏實地,不癡心妄想,便可避免踏入陷阱。當然,要識別、看破陷阱相當不容易,否則陷阱也就稱不上陷阱了。陷阱都經過設計、偽裝,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就像獵人的陷阱,上麵都要覆蓋上樹枝草葉,讓路過的動物看不出來。

要識別陷阱不容易,但要了解陷阱的本質卻不難。陷阱形形色色,無法予以歸類,但製造陷阱卻隻有一個最高明的原則,那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

在日常活動中,我們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有人巧施手段,讓你見到有誘惑力的實物或信息,使你對他所言信以為真,或者暫時讓你得到一點實惠,吊高胃口,覺得後麵有大利可圖,而亦步亦趨地走入他的圈套。

孟曉琳平常是一個沒事就愛逛街的人。星期天她沒事便又拉老公逛商場,在某商場,她看中一雙品牌鞋,原價三百多,笑盈盈的服務員對她說:“現在搞活動,打折之後240元,還送100元購物券。”她盤算了一下,覺得劃得來,便叫服務員開票,拿發票換了100塊購物券後,發現上麵寫著使用期限到6月30日,眼看著還有幾天就要過期了,但是拿著100塊的購物券又不知買什麼好。

最後,把商場逛了個遍後,她發現一件男式羊毛衫不錯,老公試了一下,很合身。打折之後560元,還可以兌換200元購物券,就這樣,孟曉琳把那100塊購物券用掉了,但手上又多了200購物券。為花掉這即將到期的200元購物券,孟曉琳又犯了難,事後她算了一筆賬,原本隻要花200多塊,結果在購物券的連環效應下,花了1000多元……

這個故事其實就發生在我們周圍。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商場借著消費者想吃白食的心理,大肆給自己的商品宣傳打折。各類報刊的邊縫或者角落裏經常有類似簡單的廣告,而且總是承諾你能從中獲取多麼大的利益,使得那些發財心切的人上當受騙。

這個社會上,處處都有陷阱,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去,而且我們難免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貌似“餡餅”的陷阱。所以如果你想要防止上當受騙,就不要輕信天上掉的餡餅恰好落在了自己頭上。遇到“好事”或者“好人”,千萬要當心,要經得起誘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問問自己:為什麼我可以得到?我有那麼幸運嗎?我得到後要付出什麼代價?有得必有失,不要貪便宜,或許失去的會比得到的更多。聰明的女人要記住,天上不會無端掉下餡餅的,當心有詐,因為天下根本就沒有白吃的午餐。

防備卸磨殺驢之舉

中國民間有句成語,叫“卸磨殺驢”,意義和過河拆橋差不多。生活中往往見到一些人,剛開始對別人熱情洋溢,利用完別人後,立馬就顯出陰險之態,把別人不當回事。有求之時,熱臉相迎;用完之後,冷眼相看。所以聰明的女人一定要懂得“慧眼識人”,對任何人都不可以掉以輕心,為人處世低調,可以使我們的安全係數更高。所謂物極必反,在某些時候,鋒芒也是雙刃劍。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在人生的競技場上,一定要有保護自己、積蓄力量的人生韜略,遇到了這種事,一定要懂得“藏拙”。

隆科多是滿洲鑲黃旗人,自康熙五十年以來,擔任步軍統領長達十餘年之久。當時步軍統領權力極大,全麵負責北京內外城治安、民政、刑罰等事務。他在康熙帝去世之際,由於擁立雍正即帝位立有大功,因此獲得了雍正帝對他的賞識。康熙帝去世第二天,即被委以總理事務大臣的重任。

這時候的隆科多的確是位極人臣、恩榮過望了,而雍正帝為了自己的目的,此時對隆科多極盡誇獎之能事,甚至達到了令人肉麻的程度。在雍正改元伊始,雍正帝在給川陝總督年羹堯的朱批中說:“舅舅隆科多此人,朕與爾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錯了。此人真聖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也。”

但是佟家當時以兩代皇親,多人身居軍政要職,勢力太過強大,而享有“佟半朝”之稱。因此,當雍正帝真正即位後,便暗自部署一步步解除其步軍統領,慢慢開始把軍權收歸於之手,為了避免隆科多對皇權構成威脅,借由其他罪名鏟除了隆科多。

小人的陰險就在於利用了我們的善良和同情心。為了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會把過錯和責任攬到自己身上,給他們的下一步行動贏得主動權,而你會因為善良和同情心被他們迷惑,進而被他們算計。

很多人做領導時間久了,覺得自己在一個部門裏麵有崇高的威望,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有絕對的權威,在這個部門裏隻有我說了算,沒有我就沒有這個部門,於是權力欲便開始膨脹,認為這一畝三分地都是我的,隻有我講話算數,其他誰都沒有用,總經理來了也不行,也得聽我的,他沒有我懂。如果你這樣想這樣做的話,那就隻能讓上級領導對你不滿了。隆科多就是這樣,在雍正沒有上位之前被重用。但是等他上位之後,就會覺得你手中的權力過大,威脅到了他,而且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所以要鏟除掉你。

很多時候,我們都可能會遇到此類情況。比如在工作中,有些人因為能力強被老板拿來處理一些公司特別重要的任務,可是任務一旦完成,老板看到危機已過,便不再對你抱有任何熱情,棄之一旁,因為目的明顯已經達到。其實,麵對這樣的老板,你可以大方地“隱退”,畢竟在這樣一個工作環境裏,你沒有任何工作積極性。

這種“卸磨殺驢”的現象其實在生活中是一種常態,有些人為了爭奪自己的利益而計謀百出。為了自己的私利,他們對你委曲求全,利用完後,你就成了再無利用價值的攔路石,於是他們便大刀闊斧地把你遺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應該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得人賞識的確是件不錯的事情,可是如若真的被人利用,你也應該懂得如何回避這些人,懂得適時而退。

女人如果在生活和職場中遇到這種卸磨殺驢的人,一定要離他們遠一點,最好不要與他們打交道。如果真的擺脫不了,就記住四個字:不疏不離。既不遠離他,也不疏遠他。這樣不痛不癢,不輕不重,他也不會再來招惹你。

不要隨便對別人吐露心聲

你今天說你對公司的待遇或工作環境不滿意,想過一段時間換一個新的環境,也許明天你在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態下,就發現解雇書放在你的辦公桌上了。這不是開玩笑,工作中如果不小心,真的會發生這種事。

與同事在一起時間久了,難免會談論一些話題,這話題的範圍可能會比較廣泛,會涉及彼此的家庭、生活、情感,當然,最有可能涉及的是各自對工作、公司、同事甚至是老板的看法。你在與同事交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談話的內容,涉及關乎你工作利益的問題時,最好不要輕易地告訴同事你真實的想法。因為把真實的想法和盤托出,很容易就會讓你跌入陷阱。在公司中與平級的同事競爭最大,所以,在與他們交流的時候,最好隻限於交談的程度,不要隨便地和他們交心,如果一定要交心,你要保持高度的警覺。

一家圖書公司新招聘了兩名銷售經理,劉大姐和麗麗。由於兩人是同時進公司的,所以她們相處得很好,經常在一塊兒逛街聊天什麼的,有時,還會帶著家人到對方的家中做客。劉大姐的年紀比麗麗大些,但是麗麗比劉大姐有學識、有經驗。因此,劉大姐覺得自己處處不如麗麗,生怕公司會把她辭退。麗麗也有自己的難處,她的家庭條件不太好,上下一家老小都是她在養活。為這事,麗麗經常向劉大姐傾訴,時間長了,兩個人到了無話不談的程度。

因為發生了經濟危機,公司決定給中層經理減薪,還準備在中層采取裁員的製度。她們知道這個消息以後,就在私底下討論起來。麗麗說:“哎!怎麼會給我們減薪呢,要減也是減員工的呀。我還有一家老小要養活呢!你說,別的公司也是這樣嗎?都有要跳槽的念頭了。”劉大姐隻是附和著說:“是啊,是啊,這點不好。”幾天後,公司果真決定裁員,名單上赫然顯示著麗麗的名字,她傷心地離開了公司。幾年後,麗麗碰到了那個公司的同事,同事告訴她,就是她和劉大姐說的那番話害了她,那時候人人都在自保,她正好讓劉大姐抓到了把柄。

麗麗犯的錯誤是不是給你上了一課?當你敞開心扉和同事交流的時候,難免會說出工作中的一些不順心,這些不順心往往就是對公司、同事的一些負麵看法。每一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麵,當你的不順心可以成為他前進的墊腳石時,他就會犧牲你,保全自己的利益。因此,不要輕易把心掏給別人看,尤其是與你有競爭關係的同事。與其在事後發現自己被人利用,還不如早點告誡自己,理性機智地和同事交流。

但是,並不是說在同事與你交流的時候,你就避而不答,而是要你選擇性地去和他交流,不要輕易地和他們交心談話。在談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的時候,你多說一點交心的話無所謂,因為這一般不會影響到你的工作,還會增加你們之間的友誼。但是,談論工作上的事情,你要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哪些事情是可以讓他知道的,哪些是不能讓他知道的。假如你讓他知道了你和上司有私交或者你是靠老板的背景進公司的,他會怎樣看你呢?他不會羨慕你,隻會因此看低你的能力。

在與同事的交流中,你還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要懂得察言觀色,分析一下同事問你問題是單純地問問而已,還是另有目的。如果是另有目的,你就要把握自己的說話方式和內容了,不能自己想的是什麼就告訴他什麼。交流的內容,不要過多地涉及其他同事或上司的是是非非。在工作中,由於很多的原因,你不可能對所有的同事都滿意,認為老板的每一個決策都是對的,而這種是是非非是最關乎你利益的,把握不好這個問題的處理,最有可能讓同事在與你的競爭中抓住你的小辮子。無論你的能力有多強,隻要老板知道了你的真實想法,就會把你定位在“人品有問題”上,這時候你的能力在老板眼中就變得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