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危難時的契機(5)(1 / 3)

在此之後,比爾考入哈佛,他們仍然熱衷於微處理器的開發。保羅·艾倫希望建立一家製造攜帶微處理器的電腦公司。但是比爾那時並不太認同,他說我很清楚我們最擅長的是什麼,保羅,我們擅長的是軟件,所以最好別做那行。最後,在我們大二那年,《大眾電子》雜誌的封麵刊登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是第一台微處理器電腦,叫做Altair。然後,比爾和保羅決定要為這台電腦開發一切可能運用到的軟件。

當然,他們沒有完全做到,但是他們也為這台機器研發出幾款關鍵的程序,隨後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開始運營。1980年我加入的時候,公司還隻有30個人,全部都是程序員,沒有一個商科出身的。我以處理商業事務的身份加入,但是那樣的定位到底意味著什麼,我自己也不清楚。坦率地講,我真正做的無非是招聘,還有營銷之類的事情,這方麵我還真算不上一個合格的員工。我在斯坦福商學院學習過一年,所以我可以審閱一些財務報表,這實在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時公司進賬很少,所以報表內容也不是很多。無論如何,那些經曆對我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從那之後,公司就在不斷磨合、不斷發展,要知道一點點的創新就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心血。今天剛和一些風險投資者交流了一個小時,他們問我,你是否要傳授企業家一些東西--我說我會跟一些企業家談論一些問題--比如創業初期你學到了什麼。其實很簡單,雇用優秀的員工。創業之初我們並沒有非常出色的員工。比爾非常優秀,此外還有四五個優秀的員工,在工作大概一個月之後,我走進比爾的辦公室,告訴他我們需要在原本30個人的基礎上再招18個人。比爾說:“史蒂夫,你應該知道,我們現在的人並不十分優秀,為什麼還要另外再招18個人?你要使我們破產嗎?除非你做得比現在更好,不然的話你還是回斯坦福去讀書吧!“從那開始我們真正努力在招人方麵下工夫,尋找真正優秀的人才。

蒂娜剛剛是開玩笑的,看看你們周圍所知的成功人士。那些人,至少在我看來,成才路程都是異常艱難而曲折的。那些初期在微軟的程序員也是和比爾一起成長逐步走向成功的。創業初期,我們從學校所熟識的人中挑選員工,因為這些人是你熟悉並且可以信任的。擁有好的員工很重要,然後還要具備足夠的耐性。我相信很多企業家認為企業發展是一件輕鬆快捷的事情,成功就是90%的靈感再加上10%的努力。但事實遠非如此,成功的確需要出眾的想法,但更需要大量精力的投入,然後就是時間上的付出,也許是1年,2年,3年……甚至10年,很多事物得到真正認可往往需要超過10年的時間。

閱讀過通俗的大眾出版物之後,你可能不會相信這樣的說法,但事實的確如此。Windows的發展曆程如此,SQL數據庫的發展如此,Oracle的發展同樣如此。Google也是經曆了數年艱辛的努力才真正實現成功起飛的。當然有一些例外,但企業發展中更多的還是磨合,這也是微軟早期發展的曆程。

當時我們擁有一些產品,但我們也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當我決定放棄斯坦福商學院的學業來加入這樣一家研發軟件的公司時,父母認為我瘋了!我對他們說:“爸,媽,我要從事的是為個人電腦研發軟件,這就是我為什麼決定離開斯坦福。”我父親質問我,軟件是什麼鬼東西?我母親說,為什麼人們會需要電腦這個鬼東西?當然我們現在討論的是20世紀80年代的事情,那個時候的生活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是當時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正好反映出這樣一種事實:那時的外部環境並不好,但主要的問題是--我們僅有一點點的創意和推動力,接下來就是要達到成功所需麵對的更多的困難和阻礙。換成現在,你或許會問過去科技發展的那些美好時光是否都已經過去了?這也是那些剛起步創業的人會常常問我的一個問題。在他們看來,在過去的這5年,10年,15年,甚至20年間,科技領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是不是也就意味著這個行業已經飽和了?我的答案是不!而且永遠不會!事實上,隻要看看現在的科技行業,不難發現這其中其實到處是各式規模的公司,既有幾家巨頭企業,也有一些中等規模的公司以及許許多多的小企業。而這個行業本身充滿活力的特性也決定了各企業間的勢力一直在發生著此消彼長的變化。與此同時,新生事物也在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就在我們說話這會兒,芯片運作的方式也許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們可以用越來越低的成本展示越來越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