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燈會,今年的帝都上京顯得格外熱鬧。花燈滿街,各式樣的吃食也不少,其他的小商小販也齊聚在此。
天,剛有些茶色,街上的人就陸陸續續的多了起來。各階層的人,無論你是達官貴人還是無名小卒,在這個時候都會出來參加這一年之中最為盛大的聚會。就連宮中的太監宮女,今天也會放出宮來。
與外麵的人聲鼎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宮,是皇宮!此時,這裏隻有守衛巡邏時,留下的腳步聲和無家可回的宮女太監們細小的話語聲。也許,這才是這種城中城的真正麵目——孤寂而冷清!
上陽宮(太後主宮)
“小姐,吃些東西吧”
“嗯,放下吧”一位姿色略顯平庸的婦人輕聲說,並沒有抬起看的專注的眼,可仔細瞧,便會發現她看的並不是書,而是一封封信件壘砌,像極了書的信包。這些不僅僅是信,更是她浮華一生!
剛想出聲勸慰的,可看見婦人微笑著像是在想著什麼,她還是忍住了,自己悄悄的退出,輕掩房門。出來後,微微搖頭後,輕歎出聲了“哎”,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小姐都是一個人在房中,這又是第幾年了!自這三國成一國之後,就沒有看到她臉上再有暖意。真不知是因為他還他。
“姑姑在想什麼”,一個俏皮的聲音
“丫頭,說了多少次了,不要再太後宮中大呼小叫的,你完了梅兒嗎?”是小夏,這丫頭做事毛躁,可心地不錯,很像當年的自己。所以,才出聲喝住她,免得又要著罪了。沒想到提起梅兒,小丫頭的反應還是這樣,看來他是嚇壞了。
一想起此事,這位地位超越命婦的老宮女,臉上出現了平時沒有的憐惜與悲痛!她的思緒也隨之漂流開來。十八年前,還是九月末,中秋節。三國中離國皇宮。
“母後,不是說父皇今晚會來嗎?我還做了一個漂亮的燈呢”,說話的正是離國九公主李芮,青陽公主。此時她十五歲,含苞待放。
“青陽,母後不是說過嗎,元宵才送燈呢”慈眉善目,這就是離國皇後。可是,再笑著,怎麼也掩飾不了她眼中的落寞。一個並不得寵的皇後,也許連一個小小的婕妤也不如吧。
青陽也看出母親並非真心的笑,小小的心又有些失落,又有些氣憤。
此時的禦花園中,滿園的桂花香沁著淡淡的酒香,還有那肆無忌憚的笑語聲。站在暗處一角的她,靜靜的看著,他們的每個動作,甚至每句話都深深地刺激了這位小公主的心。是啊,看著父皇抱著一個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女孩,做些讓人臉紅的舉動,誰的心還會平靜如水呢。
“父皇,為什麼沒來看我很母後呢?”大步走出去,就氣也是大口大口的,她真的生氣了。
“哎呀,這不是九公主嗎?臣妾參見……”
“放肆,青陽,是誰讓你在這兒的,如此沒有規矩,難道見到父皇就是這樣的態度嗎?”
還沒有來的及行禮的女人,就被拉了回去,從新回到溫暖的懷中。而她自己迎來的卻是這生冷的訓斥。
“兒臣參見父皇”不可思議的,漲紅的雙眼,隨著慢慢地下的頭,掩蓋住有著失落感的眼淚。可是,還是沒有遺漏那女人得意眼神。
跪下來了,卻沒有下文,還想說些什麼,可是想起母後的叮囑,她又將到嘴邊的話生生的咽了會去。手裏的燈籠,就像是跟她有仇似的,緊緊地撰著。
“公主生的越來越標誌了,不知今後會有個怎樣的人,才配的起我們公主呢?您說呢,皇上”,
“是啊,也是到了年紀了”
“青榮公主不知今年多大呢,好像也才十四吧”
“……”“……”
青榮是妹妹,父皇應周國皇帝之請,將她許給了周皇的胞弟瑞王。看來是榮光無限,卻不知瑞王是個癡傻之人。想想她今年都十五了,比妹妹還大了一歲。其實倒沒什麼,可是,前兩天聽宮裏人說錦國也派人來為他們的六皇子求親了,現在數數看來宮中未嫁的,隻有自己的年紀合適,父皇會嗎?
“芮兒……”
“嗯……”是她的母後,隻有她才會知道自己的心,隻有她才會在此時叫住自己。
她忘記了自己是怎麼回來的,也不知道後來他們說了些什麼,隻是自己在自己的思緒中來回走著,卻始終未走出來。
“母後,我不想離開”,這句話燙傷了皇後的心,是啊,昨日皇上已經給她說過此事。就因為自己的反對,他連來和這可憐的孩子過一個節都免了。
“不會的,相信母後”,這是這位皇後最後的承諾,也是讓她為自己可悲的命運最後的句點。
十五日後,離國永誌十二年秋,離國九公主——青陽公主從離國國都上陽出發,嫁與錦國六皇子。次日,離國皇後薨。永誌十二年冬,先皇後母家叛變,青陽公主於離錦邊境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