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宦官政治腐敗(2 / 2)

其次,崇禎帝讓宦官掌握軍事大權。《春明夢餘錄》記述:“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太監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可見早在崇禎二年,崇禎帝就將京師守衛之權交與宦官。到崇禎四年,“銜憲四出……太監張國元往薊鎮東協……王之心中協、鄧希韻西協,各監軍”。正同農民軍作戰的曹文詔軍中,也有“中官孫茂霖”監軍。宦官全麵恢複了對各邊鎮及內地軍隊的控製。

再次是讓宦官監理天下財權。雖然以前宦官的權勢有時很大,但宦官從來沒有掌管過外廷財政。崇禎時為之一變,一度用宦官掌管全國財政大權。崇禎四年(1631),他命大太監張彝憲總理戶、工二部,位在二部尚書之上,並為他建置衙署,稱“戶工總理”。戶部掌天下錢糧出入,工部掌全國大工,這時卻由一個宦官盤踞其上,實在令人憋氣。許多大臣連連上疏反對,皆被拒絕,並遭到崇禎帝的怒斥:“苟群臣殫心為國,朕何事乎內臣!”工部侍郎高弘圖不願向張彝憲拜謁,認為這樣做“辱朝廷而褻國體”,連上七疏乞休。崇禎帝不允,高便稱病不出,崇禎帝遂將其罷職閑住。崇禎帝除了用張彝憲總理戶部、工部以外,還用一些宦官掌管其他財政事務。例如,命太監楊顯名總理兩淮鹽課。鹽稅是曆朝財政收入之大宗,崇禎時的主要財政大權都轉移到宦官手中,這是造成崇禎時政體敗壞的一個重要原因。第四,宦官在朝臣的任用上也有一定的左右能力。大學士薛國觀被免職,就是因得罪東廠太監王化民。而大學士陳演同宦官關係密切,故得到重用。陳演是天啟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崇禎時期,曆官少詹事,十三年擢為禮部右侍郎。此人既無才又無學問,隻是善於交結權貴,早在他剛入翰林院時,就與崇禎帝身邊的一個宦官勾搭上了。這年四月,此宦官探聽到崇禎帝選拔、任用大學士時準備提問的內容,便偷偷地告訴了他,這就使他事先有了準備。到回答問題時,隻有他一人稱崇禎帝的心,便立即被任命為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崇禎帝重用宦官,在政治上產生了極壞的影響。其一,引發了宦官與文武官員的矛盾。宦官受重用,侵奪文武官員的權力,遭到文武官員的反對,互相之間也經常發生衝突和矛盾,導致統治集團內部紛爭。其二,挫傷了廣大文武官員的積極性,敗壞了軍政事務。宦官多為無才無德之輩,憑借阿諛奉承取得皇帝的歡心而受到重用。他們一旦獨攬大權,便肆意妄為,借故四出勒索,貽誤軍機,枉殺有功的邊將,流毒甚廣。《明史》在評述太監監軍時說:“諸監多侵剋軍資,監敵輒擁精兵先遁,諸將亦恥為之下,緣是皆無功。”宦官介入軍政,危害國家。崇禎卻執迷不悟,自陷災難。總的說來,重用宦官使瀕臨滅亡的朱明王朝的政治更加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