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上崇禎帝律己甚嚴,不貪戀女色。剛即位不久,有一次他在便殿批閱章奏,忽然一陣香煙飄來,頓時引發了他的性欲。他甚感疑惑,走出宮殿,避開香煙,性欲之感當即消失。於是他便詢問太監,這種香煙是從哪裏來的?太監回答:本是宮中舊方。聽到這裏,他把太監大加斥責,下令毀掉此香,不許再進,並深有感觸地說,皇考(光宗)、皇兄(熹宗)都是被這種東西害了啊!此時崇禎帝年方十七,正是在兩性關係方麵易於失控的青年時期,而他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完全有條件為所欲為,卻能如此自我控製,實為難得。
不僅如此,崇禎帝對外戚的控製也比較嚴格,不許他們橫行鄉裏,魚肉百姓,即使對他最寵愛的田貴妃也不例外。當他聽說田貴妃的父親恃寵驕橫時,馬上對田貴妃嚴加責備。崇禎帝平時生活非常儉樸,有一次在禦座講筵時,崇禎帝裏衣的袖口偶爾露到外麵,袖口處稍有破損,他悄悄將破損的袖口往裏邊塞了塞。一個講官看到了,便奏道:“衣之敝雖過於儉,然美德也,何必諱?”他即位不久,就下令撤蘇杭織造,並說道:不忍心僅因為朕要穿錦繡衣服,而使一方之民遭受困苦。他還多次下罪己詔,指出天下的混亂“責實在朕”,“皆朕不德所至”,表示要“戴罪視事”。有一段時間崇禎帝隻食素,不食葷。此後召見大臣、處理政務也不在正殿,而在保和殿的平台上。
崇禎帝不僅自己勤於政事,而且重視任用有實際才能的人。為了解決成堆的難題,他甚至提出了“濟變之日,先才後守”的主張。當時,妨礙重用人才的是久已形成的過分看重進士出身的用人製度。崇禎帝發現這一情況後,加以改革,用人不限於進士。他在位期間舉人出任巡撫的數量超過前代,如隆慶時僅一人,萬曆時二人,崇禎時有十人。崇禎帝還打破了大學士一般限於從翰林中選拔的舊例,崇禎八年,他任用非翰林的張至發做了大學士;崇禎十一年六月,又一次任用四個非翰林的人入了內閣。
崇禎帝如此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似乎不應該是個“亡國之君”,但恰恰在他秉政時期大明王朝覆亡了。大明王朝的滅亡,既有客觀原因,也有崇禎皇帝的主觀原因。其中崇禎皇帝自身的弱點和執政的失誤是他成為“亡國之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