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前言

旅遊是人們為尋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遊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係和現象的總和。旅遊的先驅是商人,最早旅遊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 在旅行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古代即以存在,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旅行活動的興起同樣居世界前列,中國早在公元前22世紀就有了。當時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數大禹了,他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遊覽了大好河山。之後,就是春秋戰國時的老子、孔子二人了。老子傳道,騎青牛西去。孔子講學周遊列國。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遠至波斯,今伊朗和敘利亞。唐時玄奘取經到印度,明時鄭和七下西洋,遠至東非海岸,還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遊記。

曆史發展到21世紀,身處地球村的人類無時無刻都在彼此依存於共贏互惠的生態鏈之中。隨著因特網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成熟,旅遊網站紛紛落戶。旅遊這個行業近年來在網絡上大力發展,旅遊網經這些年的發展後已多如牛毛,旅遊網站的發展也日趨成熟。 這類網站提供及時的旅遊線路報價、打折門票信息、切實的旅遊建議、以及詳細的旅遊資訊。將旅遊業內信息進行整合分類,人性化的開設了旅遊線路預定、打折門票、簽證服務、機票酒店預訂、旅遊保險、旅遊書城、包車服務、旅行遊記、旅遊博客、等多方麵的服務!

旅遊地點多如牛毛,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旅程?旅途中的種種生活問題是否能夠很好解決,很多突發事件是否有處理經驗。旅遊之前,先閱讀旅遊圖書,看看什麼類型的景點自己感興趣,什麼心情,什麼人適合什麼樣的旅途。比如度蜜月,那麼馬爾代夫、斐濟島等就是最好的選擇,和老人一起出行,就不宜去爬高山,穿草地。和知識分子旅遊,可以選擇去古都、古跡轉轉。

“吃、住、行、遊、購、娛”,簡單的六個字,但它的形成過程卻經曆了半個世紀,凝集了幾代人的心血,集中了成千上萬旅遊工作者的智慧。閱讀此書,將是一次暢遊世界的心靈之旅。

§§第一章 探訪四大文明古都

§§§(一) 古老的東方龍——中國北京

(1)天安門及廣場

天安門廣場位於首都北京市中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廣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廣場內天安門城樓被譽為新中國的象征。

天安門廣場北起天安門,南至正陽門,東起曆史博物館,西至人民大會堂,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麵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廣場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和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廣場西側是人民大會堂,東側麵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曆史博物館,南側是兩座建於l4世紀的古代城樓——正陽門和前門箭樓,整個廣場宏偉壯觀、整齊對稱、渾然一體、氣勢磅礴。天安門兩邊是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這些雄偉的建築與天安門渾然一體構成了現在的天安門廣場,成為北京的一大勝景。

天安門廣場曾是明清封建帝王統治時代紫禁城正門外的一個宮廷廣場,東、四、南三麵用圍牆圍成一片普通百姓的禁地。在近現代,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象天安門廣場這樣與人們的情感世界有著如此令人感動的聯係。1919年五四運動在這裏爆發,中國人民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宣戰,一·二九運動、五·二○運動都在這裏為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第一麵五星紅旗,中國向被屈辱、被奴役告別。從此天安門城樓成為新中國的象征,它莊嚴肅穆的形象是我國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安門廣場是無數重大政治、曆史事件的發生地,是中國從衰落到崛起的曆史見證。天安門廣場於一九八六年被評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觀名“天安麗日”。

天安門城樓

坐落在廣場北端的天安門城樓雖飽經滄桑卻依舊朝氣蓬勃、威嚴四儀。天安門是北京城的眼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

天安門城樓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是明代皇城的正門,當時叫“承天門”,有承天啟運之意。剛開始修建的時候,可不是現在看到的這個模樣,而是五座木牌坊,後來改建成九開間門樓。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清世祖福臨重新修建這座城樓。建國後,人民政府又重建了城樓上的木建築、加厚城牆,才成了現在的樣子。明、清兩朝,這兒是禁地,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覆滅為止,除了皇親貴族,老百姓不準過往。它最大的用途,是國家有大慶典(如皇帝登基、冊立皇後)時在此舉行“頒詔”儀式。而如今隻要有機會,你隨時都能登上這座城樓,去眺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