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聚沙成塔,積少成多”,錢都是一分一分慢慢省下來的,財富是一分一分積累出的。你如果看不上這一分一分的錢,那你漏下的金沙逐漸會積少成多,本該屬於你的財富也會越來越遠。如果你看不上小錢,大錢就看不上你。
舉例而言,如果你每天省下1元錢,一年就是365元,10年就是3650元,如果把這些錢用於股市投資,以每年10%的回報率算,再過10年,就是9464元。而在這10年中,你又可以積累3650元,並再用於投資,則20年的時間,你那不起眼的一天1元錢,就變成了1萬多元錢。
這時候,你還覺得它小嗎?這樣的小錢,還那麼不起眼?所有的大錢都是從小錢累積起來的,從來就沒有憑空而出的一大把錢。所以,要想擁有大把的錢,就要從小錢開始積累起,珍惜每一丁點小錢。
相比之下,我們可以看李嘉誠是如何看待小錢的。
李嘉誠是亞洲首富——他有著無數的財產,許多部名牌座駕,眾多房產……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揮霍,相反很節儉。
一次李嘉誠在取汽車時,一枚2元的硬幣被無意中帶出口袋,落到了地上,滾到了車底。李嘉誠怕汽車發動後,硬幣滾到陰水溝裏,就想俯身去撿。而這一場景被一個印度籍保安看到了,他立即伸出了手幫李嘉誠拾起了硬幣。李嘉誠非常滿意地看著那個保安,給了他100元作為酬謝。
在李嘉誠眼中,這裏2元錢的價值超過了100元。這實在是不合邏輯。李嘉誠解釋說:“如果我不拾這2元錢,讓它滾到坑渠裏,那這2元錢便會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給了保安,他可拿去用。我覺得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
從這樣一個小事情看出,李嘉誠對小錢並沒有歧視,相反地,他十分珍惜,即便是2元錢,都視若珍寶。100元是錢,一元錢也是錢,隻要積攢,一元錢早晚有天會變成100元、1000元,甚至更多!不要以為你離富翁很遙遠,要牢記——你看不上小錢,大錢就看不上你!
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居家過日子,同樣的錢,會買和不會買相差很多。這裏就存在一個如何花錢的問題。你希望你的資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嗎?隻有在恰當的時間買到合適的物品才能說是錢花對了地方。
要想做到把錢花在刀刃上,那麼對家中需添置的物品就要做到心中有數,經常留意報紙的廣告信息。比如,哪些商場開業酬賓,哪些商場歇業清倉,哪裏在舉辦商品特賣會,哪些商家在搞讓利、打折或促銷等活動。掌握了這些商品信息,再有的放矢,會比平時購買實惠得多,如果你沒有事先準備,想想你口袋中的錢,還能辦什麼事?
要培養節儉的習慣,但同時也要注意繞開節儉的沼澤地。“沒有投資就沒有回報”,“小處節省,大處浪費”,還有許多家喻戶曉的諺語都說明了錯誤的節約不僅無益反而有害的道理。
有些人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用錯誤的方法來節省了不該節省的東西。曾經有個老板製定了這樣一條規矩,要他的員工不顧一切地節省包裝繩,即使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也在所不惜。他還要求盡量省電,而昏暗的店麵讓許多顧客望而止步。他不知道明亮的燈光其實是最好的廣告。
你不能以心智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為代價來拚命節約,因為這些都是你事業成功的資本和達到目標的動力,所以不要因此扼殺了你的創造力和“生產力”。要想方設法提高你的能力和水平,這將幫助你最大限度地挖掘你的潛力。把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其他的問題就能輕鬆解決了。生活中到處都需要我們花錢,而口袋裏的錢是一定的,隻有把錢花到最合適的地方,才能達到“物盡其責”。
把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試一試,結果會大不一樣。
一個人能否拿得出10元到15元塊錢參加一次宴會,這本身並不是什麼問題。他可能為此花掉了15元錢,但他也許通過與成就卓著的客人結交,獲得了相當於100元錢的鼓舞和靈感。那樣的場合對一個追求財富的人常常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因為他可以結交到各種博學多聞、經驗豐富的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任何有助於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事情進行投資都是明智的消費。
如果一個人要追求最大的成功、最完美的氣質和最圓滿的人生,那麼他就會把這種消費當做一種最恰當的投資,他就不會為錯誤的節約觀所困惑,也不會為錯誤的“奢侈觀念”所束縛。
英國著名文學家羅斯金說:“通常人們認為,節儉這兩個字的含義應該是‘省錢的方法’,其實不對,節儉應該解釋為‘用錢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怎樣去購置必要的家具,怎樣把錢花在最恰當的地方,怎樣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和娛樂等方麵的花費。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把錢用得最為恰當、最為有效,這才是真正的節儉。”
糊塗用錢,理想生活離你越來越遠
也許大家還依稀記得中國香港某演藝圈名人的破產事件,他的生活還算簡樸,但其妻花錢大手大腳,生活極其奢侈,每年僅采購服裝的費用就高達500多萬港元,而當時他的年收入也僅1000萬港元左右。這樣下去沒幾年,他就申請了破產。
如此花銷,恐怕就是金山也會被挖空的。一般來說,一個家庭購買可有可無的奢侈品,不應該超過家庭年收入的10%;超過10%,那家庭的開支可能就隻能從家庭的固定支出中扣減了,那樣反而會影響生活質量。
其實不光是有錢人,即便是掙不到多少錢的人,也常有花錢糊塗的時候。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很節儉,舍不得買貴重的衣服飾品,舍不得看一場電影、吃一頓西餐。除去有些進進出出的開支例如一日三餐、交通、手機費用、娛樂等這些比較固定的費用,你好像沒有添什麼大件。可是到了月底,你的錢還是不知道到哪裏去了,因為這個月的花費不僅大大超出預算,而且思前想後還不知道錢花到哪裏去了。可以說錢就在你稀裏糊塗的時候沒有了,而伴隨著遠去的似乎不止這些:你會發現你想買的那條漂亮裙子仍然掛在商店裏而不是你的衣櫥裏;你想為旅行存一筆錢,可是這錢總是被你挪作他用;你想報個班給自己充充電,然而高昂的培訓費讓你望而卻步。最後你發現,似乎你規劃的理想生活離你越來越遠。而這並不是因為你掙得少了,也不是你鋪張浪費買了多麼奢侈的東西。一切隻源於你的糊塗。